【平湖一柱第2806期 延退专题】
两名教师,同在一个基层学校教书,都是1965年5月出生,初中是同学,一个中师毕业1983年7月参工,一个本科毕业1987年7月教学,2014年9月30前都评聘上了副高职称,两人现在都在2025年6月退,谁的养老金高些?
答案是前者。
新养老由4项组成: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各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1.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下同)×(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2.过渡性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3.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4.职业年金=退休时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从计算公式不难看出,同年度退休,社平工资相同;职称职级相同,养老金多寡,教龄起着决定性作用,参工时的初始学历影响不大。具体比较如下:
一般情况下,中专毕业工资薪级是2级,本科毕业是7级。这样,中师生83年上班是2级,到87年是6级,本科毕业是7级,到2014年10月,两人都是副高,岗位工资相同,假若忽略其他因素,只有薪级差别,中师毕业是33级,本科毕业是34级,假若以现在薪级工资为标准,二人相差是127元。这个差别体现在缴费指数上,就是本科比中师生高0.0165,假若中师生是1.3548,则本科生是1.3713;体现在个人账户储额上,就是多16383元。职业年金多24574.5元。
两人同在60岁1个月、2025年6月退休,社平工资以7678元计算,计发月数是138.92个月。
则中师生约是9839.34元,本科生约是9283.57元。
本科生比中师生要少555.77元。之所以少,是因为“学历抵不过年限”。
但是我们要明白,这种比较是建立在两个人除了学历不同,其他都相同的基础上,也就是一个本科生毕业后回到基层,近四十年如一日,一直都在基层学校教书。这种情况有没有?肯定有。但相对于那个时代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这种情况占比有多大?
1976年以前,也就是恢复高考之前,这种情况"真不少",因为那时是“分配制”。但后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分配到基层的本科生就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回城一样,陆续都“回了城”,大家可以环顾一下身边,90年代以前的全日制本科生,乡村基层学校还有几个?
1990-2010年,全日制本科生“分配”到乡村基层学校者,仍是凤毛麟角,本科生批量下乡,那是2010年以后的事了,不过,那时已经“没有”师范生了。
上世纪80年代,中考制度无论是“先中师后高中”,还是“先高中后中师”,其最后结果都是中师毕业到乡村教学是常态,本科毕业“留城”是众数。三十年后,中师生仍是乡村中小学教师,本科生却都大发展——无论是事业发展、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二者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更是现在人们应该正视的。
毋庸讳言,上世纪的中师生和本科生,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不是“一路人”。在那个年代,“同校教书”的概率很小的,人数很少,二者本就不是一个“群体”,就没有可比性,现在,要退休了,拿两个基层学校同年代本科生和中师生的养老金作比较,实在是一个冷笑话!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