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毛主席向奔赴长沙的周总理,下达了一份手令,事关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

经过思考,周总理将这份手令锁在抽屉里,没有对任何人透露文件内容。

直到2年后,周总理逝世,人们在整理周总理遗物时,才发现这份手令的存在,看到内容后,众人皆潸然泪下。

这份手令究竟写了什么?周总理又为什么要违背毛主席的意思,将消息隐瞒呢?



图丨周总理

夫妻携手为国奉献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两人都不是铺张浪费的人,因此这场婚礼并没有大肆宣扬,只是简单地请了两桌,同在广州的同志参加,虽然朴素,但不失温馨。

后人提到周恩来对妻子的恩爱程度,总是免不了想起那一封封饱含爱语的书信。

“望你珍摄,吻你万千”“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等,真让人艳羡万分。

不过邓颖超可不是什么,在家等着丈夫归来的小女人,她也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夫妻二人都是推进我国发展的大功臣。

结婚之后,周恩来又马不停蹄地,加入到东征革命和南昌起义中。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这期间邓颖超也没闲着,她忙于在广东开展女性解放运动,又身兼数职,既是中央妇女委员会书记,还肩负着中央局秘书长等岗位的工作。

虽然二人是亲密无间的夫妻,但是工作需要,有很多事情周恩来都不能对妻子坦白,对此邓颖超也表示理解,同是为党为人民工作,她不会有怨言。

就像邓颖超一开始也不知道,丈夫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还是起义结束了之后才得知的。

之后周恩来奔赴上海,创建了中央特科,邓颖超也追随他加入了地下工作。邓颖超虽然替丈夫分担了一些工作,不过涉及党内机密,丈夫不会对她提及,她也从不主动探问。

在上海工作期间,周恩来为了我军的电报保密问题颇费头脑,如何提高我方电报的安全性呢?最好还是有一套我们自己人才懂的密码系统才行。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于是,周恩来自己编撰了一套,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密电码,称为“豪密”,以周恩来的化名“伍豪”为名,虽然简单,但极难破译。

接收到电报时,都是周恩来亲自在场进行翻译,为了分担他的工作,邓颖超把所有的密码都背了下来,丈夫不在场时,就由她进行翻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惜邓颖超在长征前,身染肺结核,不得已让邓小平来处理中央局秘书长的相关工作。

即使身体不适,邓颖超也坚持为党内的其他同志,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长征期间,她拖着病体依然选择跟随大部队,甚至发起了高烧也不退缩,强行打起精神与战士们一起行军,身体的不堪重负使她经常吐血。



图丨邓颖超

周恩来也在长征队伍中,在过草地期间,周恩来得了阿米巴肝脓疡,不得不躺在担架上,邓颖超坚持要跟在他身边,结果因为马儿受惊,被甩落到沼泽里险些牺牲。

战友们及时将她拉了出来,但邓颖超还是开始发烧,此时的周恩来也时常发烧,甚至烧到昏迷,当时队伍里只有一支退烧针,这种情况下,邓颖超果断将这支救命针留给了丈夫使用。

发烧咳血的邓颖超,最后硬是凭借自己惊人的意志力撑了过来,走完了长征全程,令人敬佩。

不过如此勉强的支撑,还是给她的身体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长征之后,邓颖超依然没有停下脚步进行休养,而是马上又投入到了女性解放运动中去了。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颖超依然在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而奔走,所做贡献连蒋介石也为之侧目。作为中央妇女委员会的重要领袖,邓颖超的所作所为都是不可磨灭的。

因此在1937年,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了第二次的合作,蒋介石只允许共产党派6位代表前来,邓颖超就在其中,并且是所有代表中唯一的女性。

在周恩来忙于建设祖国时,邓颖超也为了女性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二人也被旁人称为模范夫妻。

两人的感情也很好,其实邓颖超认为自己样貌平平,一开始并没有对这个著名的美男子,有其他的想法,是周恩来热烈的来信打动了她。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乱世中的革命爱情

早在邓颖超15岁时,她就已经投身于革命中了,小小年纪的她,演讲、游行、关心国家大事,完全不落人后。

1919年,由学生群体发动的五四运动,她也积极参与其中,其实那个时候接受教育的女性很少,率先觉醒思想,加入到救国行列的女性就更少了。

尤其是在长期夫权影响下的中国,有着女性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的思想,女性一直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

邓颖超之所以有着如此先进的思想与觉悟,与她的家庭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尤其是她的母亲,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邓颖超的家庭算不上美满,年幼时父亲就早早去世,家中只留下母亲独自将她抚养长大。



图丨邓颖超

为了生活,母亲只身带着她从广西来到了天津,当了一名医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邓颖超小小年纪,就懂得了母亲的不易,与女性生存的艰辛,在这个世道,女性想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

在成长过程中,所目睹的一切不公平的待遇,都让邓颖超决心要改变这样的社会,要让社会明白女性的力量,为广大劳苦大众不再受欺负。

就这样,在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就读的邓颖超,与同学们一起走上了街头,参与到这场载入史册的五四运动当中去了。

不仅是街头游行演讲,为了解放更多百姓的思想,邓颖超还与同学们,深入到百姓的家中进行宣讲。



图丨五四运动

年少时她就提出了“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的口号,与周恩来所号召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谋而合,可以说伟大的人思想都是有着共通性的。

一次群众大会上,周恩来遇到了这个将与他携手一生的女子。

那时的他从国外留学归来不久,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正在台上发言的学生代表,那时他还与邓颖超还没有什么交集,只觉得这个少女坚定的双眸,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直到9月16日,周恩来与同学们建立起了“觉悟社”,这才与邓颖超有了更多的接触。

他与邓颖超都是“觉悟社”最早的一批成员,他身为学生会的核心人物,在同学间有着广泛的号召力,邓颖超则负责学生运动的事宜。

他们发起了多次的请愿游行行动,与帝国主义与封建思想进行斗争,将天津的爱国氛围推上高峰。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在此期间,邓颖超也对周恩来十分欣赏,但依然没有什么深入交流,不久之后周恩来去法国留学,二人也仅仅是以书信交流。

信越写越多,从国家大事谈到个人理想,在一封封跨越山海的书信中,增长的不只是信的数量,还有一些隐秘的心绪。

那时周恩来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邓颖超也很抗拒婚姻,只是,一次来信扰乱了邓颖超的心。

1923年,周恩来向国内的邓颖超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希望可以像这两人一样,将来与她一起登上断头台。

乍一看,这话简直没头没脑,甚至还挺血腥的,怎么也不像是要示爱的样子。



图丨革命夫妇

不过邓颖超看懂了,因为明信片的正面,印的是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夫妇,他们为德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捕后,两人手牵手走向了断头台。

面对周恩来的主动示爱,邓颖超也有些无措,思来想去,郑重地回了一封信,愿与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他们的爱情,并不是恋爱至上,而是出于革命考量,决定与对方携手共建革命事业。

从斗争中诞生的爱情之花,比寻常的恋爱更坚固也更加长久,从烽火连天,一直生长到红旗之下,亘古不变。

在天津进行爱国运动的那段时间,邓颖超也积极号召女学生参与到其中,不仅是加入了“觉悟社”,还创建了“女星社”。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这是我国早期为了妇女解放而建立的组织,后来在全国都具有广泛的影响。

同时还创办了《女星》《妇女日报》,这些面向女性群体的报刊,呼吁女性觉醒,在天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

邓颖超还带着当地的女性庆祝三八妇女节,为天津的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天津运动成功后,邓颖超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广州,早在1924年9月,周恩来就已经回国了,正在广州开展工作。

一年后,邓颖超与他相见,两人就在同志们的见证下结为了夫妻。此时邓颖超已经是中央妇女委员会的书记,是我国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人物。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她长期为妇女解放而奔走,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与长久的资历,无论怎么说,她都是推动新中国解放的一大功臣。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理应要对邓颖超的这些贡献有所表示。

可身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却一直没有给妻子正当的待遇,甚至放言,只要他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得到政府的任何职位。

邓颖超为人正直,也没犯下什么过错,按功劳,怎么也该得一个部长的职位,所有人都对此没有异议,就连毛主席都没异议,那么周总理为何反对邓颖超在政府任职呢?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廉洁奉公严于律己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负责筛选国家部委员的候选人,可他却没给妻子安排任何的职务。邓颖超也没有任何意见,继续在妇联中为中国妇女尽心尽力。

他们共同的好友张治中与江鲜云看不下去,认为他这个“周公”不“周到”,让他不要对女同志有偏见,应该给邓大姐安排一个职位,结果被周总理驳回。

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邓颖超的所作所为,党内的老同志都是看在眼里的。

眼看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以及西北军阀冯玉祥的夫人,都被安排了职务,一路走来的战友,却还在妇联里做副主席,多少令人感到有些许的不公。

其实倒也不是周总理对自己的妻子有什么意见,而是他不愿意将家事与国事掺和到一起,这样对开展工作没有好处,于是他只好委屈邓颖超了。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当然邓颖超完全明白这一点,她本就不是计较个人得失的性格,当不当部长有什么重要的,只要能为人民做事,在哪个岗位上都一样。

不仅是不给邓颖超任何职务,在其他事上,周总理对自己的妻子也显得极其“苛刻”。

1952年,中央政府将工资制改成工薪制,按照参与革命的时间长短与职位高低来评定工资等级。

总共有24个等级,最低45元,最高590元。毛主席与周总理作为新中国最高领导者,本该领一级工资,只是他们主动将一等让给烈士,自己只拿着二等的工资。

而身为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工资等级为三级,担任副主席的邓颖超,则应该评定为四级,只是她担心丈夫认为自己的工资过高,主动提出了将工资再降一级。



图丨周总理

有一天,秘书何谦向周总理汇报工资评定事务,身为总理秘书的何谦所拿的是十二级工资,可身为主席卫士的李银桥拿的却是十三级。

周总理认为这样的评定还是有些不妥,劝说他将工资降一级,与李银桥拿同样的工资

随后周总理得知妻子所拿的是五级工资后,他又去跟邓颖超打商量,考虑到妻子身体不好,工作时间不规律,还是拿六级工资比较好。

邓颖超也立刻同意了这个提议,他们至今所做的事业,也并不是为了这碎银几两,只要人民幸福安康,个人的得失也没什么可计较的。

除了对妻子“苛刻”,周总理对待自己的后辈,也是毫不留情。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他们曾经有机会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不过第一次怀孕时,邓颖超觉得会影响革命事业,于是偷偷打掉了。

后来虽然又生了一个孩子,不过不幸早夭,邓颖超的身体也垮了,终身无法生育,这也是总理心中的一大遗憾。

不过夫妻二人将全国的孩子,都当成是自己亲生的,为许多烈士的后代都提供了资助。

这其中也有他的侄子侄女,周总理对他们都耐心教导,也时常教育他们,不要搞特殊,他也不会给他们任何特权,他们就与普通孩子一样,没有什么不同的。

1956年,毛主席为了让人民有更多的耕地,打破人们的封建理念,主动签署遗体火化协议。

而周总理也写信回淮安,要求拆除故居,修建学校和工厂,甚至还要求把自己的父亲与岳母的坟地铲平,以做农耕使用。



图丨周总理

1974年,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一场会议,会议内容是决定第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会上,张春桥同志提出让邓颖超担任人大副委员长,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同意。

大家早就觉得该给邓颖超一个职位了,当然这个提议还是得让主席和总理点头才行。

那时候主席与总理都身体抱恙,即使这样周总理还是带着病体,奔赴了长沙去见毛主席。邓颖超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国后也依然为妇女儿童所奔走。

这些毛主席都知道,他早就想为邓颖超安排工作了,只是出于周总理的坚持,才一直没有安排,如今邓颖超被推选为副委员长,也是众望所归。

于是毛主席特地写了一份手令,写明他同意安排邓颖超同志为第四届人大副委员长。



图丨毛主席

没想到周总理还是觉得这样不妥,回去之后,将这份手令锁在了抽屉里,没有对任何人提及此事。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总有人想借着裙带关系为自己谋利,这是周总理所深恶痛绝的。

虽然他知道妻子不是那样的人,但他毕竟是国家总理,在这个位置上,不免要想得周全一些。

如果让妻子担此重任,难保会让家庭关系与职务关系混乱,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因此,就算主席特地发了手令,他还是没有给妻子安排工作,他做了多久的总理,邓颖超就在妇联待了多久,毫无怨言。



图丨周总理和邓颖超

直到2年后,总理逝世,秘书前来整理他的遗物时,才让这份手令得见天日,想到邓颖超所做出的牺牲,与周总理的一片苦心,在场的工作人员不禁潸然泪下。

政府决定依照手令指示,任命邓颖超为副委员长。

不论是在哪个岗位上,邓颖超都将“为人民服务”挂在心中,鞠躬尽瘁。

直到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再进行高强度工作了,邓颖超也依然在幕后,关注着国家的点点滴滴,做一些小事,尽可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做贡献。

廉洁奉公,这四个字说起来轻松,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乃至贯彻一生?

周总理与邓颖超就切实将这四个字奉行了一生



图丨邓颖超

在旁人看来,身居高位却如此亏待自己的妻子,实属不该。

可对邓颖超来说,无论身居何处,都是在为党为人民服务,能不能担任重要职务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红旗下的革命爱情,足以让后人传颂至今,让我们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