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总爱后悔,我和老伴搞了半辈子机械设计,年轻时总想着 “等退休了再出去浪”。结果真退了休,天天站在阳台上发呆,时间多得能数清楚楼下花坛里有几朵野花。儿子来家吃饭时直摇头:“您二老搞了一辈子技术,连北京都没去过,好意思说自己是工程师?” 这话听着扎心,但咱确实理亏。
转机来得猝不及防!邻居老李从北京旅游回来,举着手机给我们 “种草”:故宫红墙映着雪,导游半跪着给孙子讲脊兽,司机师傅帮着抬轮椅......“这叫定制游,全程不催不赶,连卫生间排队时间都算好了!” 我和老伴当晚就拍板:“十一就去北京,就要这种‘躺平式’旅行!”
想起以前跟团的 “血泪史”,我俩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去九寨沟那次,导游举着喇叭喊得人头疼:“快点集合!购物店要关门了!” 老伴高原反应晕车,脸色蜡黄还得跟全车人赔笑脸;购物店导购硬往我手里塞玉镯,说 “戴了保平安”。从那以后,老伴逢人就说:“跟团游?打死我都不去!”
这次 “途开心” 的北京定制游,彻底让我们开了眼。签合同的时候我都惊了,连天坛公园哪个门有无障碍通道、慕田峪缆车等候区有没有遮阳棚都标得明明白白!导游小王接站时,一眼就认出我们:“张叔您腰椎不好,我准备了折叠靠垫,车上还备着护腰贴!” 后来才知道,客服连我们体检报告里的小毛病都研究透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 “神仙操作”。在颐和园逛长廊时,突然下暴雨,老伴的老寒腿疼得直冒冷汗。小王秒变 “哆啦 A 梦”,从背包掏出暖宝宝、姜茶,还变魔术似的撑开一把大伞把老伴护住。更绝的是,18 分钟后,商务车直接开到最近的宫门,座椅加热、毛毯全安排上,司机师傅还笑着说:“知道您怕冷,提前热了 20 分钟车!”
我这个搞了一辈子机械的老顽固,居然被他们的黑科技圈了粉。在故宫,小王递来一副 AR 眼镜,乾清宫的琉璃螭吻瞬间 “活” 了过来,光绪大婚的仪仗队就从眼前走过;老伴戴着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步数,比我们实验室的仪器还精准。有天晚餐我随口说了句 “想吃炸酱面”,第二天中午,我的面碗上贴着纸条:“少盐,面条煮软七分”,配菜里还特意加了护心的芹菜。
旅程中的小惊喜更是数不清。去八达岭没跟风爬 “好汉坡”,小王带我们体验城砖修复,老伴拿着小刷子刷灰,笑得像个孩子:“比拧螺丝有意思多了!” 在胡同里学做兔儿爷,导游用 AR 技术还原老北京吆喝声,听得我俩直起鸡皮疙瘩。临走时,我们收到一本手绘纪念册,里面贴着长城砖上的指纹拓片、老伴做兔儿爷时沾着颜料的手,连我戴着老花镜研究 AR 眼镜的糗样都被拍了下来。
回家那天,儿子差点惊掉下巴。手机里存着我们在景山看日落的自拍、在什刹海跟着大爷学打太极的视频,我戴着新潮的智能手表,老伴捧着平板电脑研究下一站攻略。这场旅行让我们明白:年纪从来不是束缚,只要找对方式,60 岁照样能把日子过成偶像剧!现在我们的 “旅行清单” 里,敦煌、西安、苏州...... 都排上日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