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1东延线影响

根据南布洲土著吴梦达分析指出,若南通轨道交通1-1东延路线在光明大道的十甲西路口设站点,二甲镇将形成"地铁小镇+空港小镇"的双重优势格局,极大提升区域价值和发展潜力。




一、二甲场址坐标

南通新机场二甲场址的主跑道中心点坐标为:

  • 经纬度

    :E121°08'53.2"、N32°00'25.0"(WGS84坐标系)

  • 跑道方向

    :真向10°36'30.7"~190°36'30.7"(磁差5°31W)

  • 跑道标高

    :5米。

二、二甲区域分析 1. 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
  • 区位

    :场址位于南通市通州区政府东南方向约8公里,距南通市政府直线距离约23公。

  • 控制范围

    :东至在建绕城高速,南至沪陕高速,西至规划通常高速及西侧1.2公里处,北至绕城高速,总面积约140平方公里,覆盖二甲镇、东社镇、金新街道等12个行政村。

2. 交通网络
  • 高速路网

    :周边环绕绕城高速、沪陕高速、通常高速等,构成高效陆路交通体系。

  • 空铁联动

    :南通新机场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可能与南通东站等枢纽形成空铁联运。

  • 水陆衔接

    :规划打通护城河与运盐河航道,设置码头发展水上游线,近期形成环村旅游线路,远期联动二甲香光寺等景点。

3. 产业与功能定位
  • 临空经济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关键节点,南通新机场将推动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等临空产业发展。

  • 文旅协同

    :二甲镇与余西古镇联动发展,规划沿河景观带及乡村旅游线路(如余西至二甲香光寺河岸),挖掘盐业历史、蓝印花布等文化遗产。

  • 生态农业

    :外围区域调整工业用地为农林用地,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形成生态景观区。

4. 生态与空间管控
  • 生态保护

    :场址周边划定净空保护区和电磁环境保护区,确保航空安全与生态协调。

  • 岸线控制

    :河道驳岸强调自然生态护坡,避免硬质化,保护水系连通性。

5. 区域发展战略
  • 长三角一体化

    :南通新机场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化与上海、苏南的交通与产业协同。

  • 城镇体系

    :作为通州区重点镇,二甲镇承担辐射周边乡镇发展的职能,未来可能纳入南通主城(含通州城区)的协同发展框架。

总结

二甲场址依托南通新机场的枢纽定位,叠加高速路网、水陆交通及文旅资源,形成“交通+产业+生态”复合型发展格局。区域分析需重点关注临空经济、文旅协同及生态管控,同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