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控江路街道社区睦邻中心化作一片温情的海洋。“花香伴行·共育暖心路”母亲节共建计划展开,十余位社区母亲化身“规划师”“共创者”“艺术家”,在思维碰撞与指尖芬芳中,书写出属于当代母亲的社区共建篇章。
智慧共融
放学路上的“显微镜”与“解忧策”
在“共建最美放学路”环节,工作人员通过实景照片,直观呈现放学路上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当屏幕上闪过校门口拥堵的画面时,妈妈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感”。
睦邻中心将此作为议题,介绍了目前控江路街道各部门所做的努力,包括划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路面美化、口袋公园共享单车乱停整治等。同时,活动邀请妈妈们结合自身接送小朋友上下学的情况,思考讨论,从安全环境、卫生环境、人文环境、文明环境等方面提供自己的观察,分享遇到的情况,分析其成因并探索解决办法。
妈妈们进行了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有人提到放学路上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还有人说,小朋友放学难免和朋友一起玩耍打闹,“接送电动车和行人抢道太危险”;又有妈妈说,下雨天打伞接送小朋友具有一定危险性,因为小朋友的高度和伞架的高度差不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戳到眼睛”……
校门口的交通问题,因为空间的有限性,一直难以解决。现场,大家提出还是要进行绿色出行的倡导,例如给选择绿色出行的小朋友一些奖励。此外,一些细节也备受关注,如“是不是可以把车停得稍微远一点”,或在小朋友行走的路上做一些温馨提示,提醒车辆慢行等。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建议,将被记录并转化为城市治理的良方。
能量共生
从“孤岛”到“群岛”的破壁对话
在“妈妈能量站共创工坊”环节,控江睦邻中心基于以往社区居民提出的建设妈妈社群的想法,进一步与大家讨论,聚焦妈妈群体的深度联结与互助支持,探讨打造可持续的社区妈妈社群。
大家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写下自己的心声。“希望能够在线下多开展一些沙龙”“可以做一些再就业和创业辅导”“可以在做烘焙手工的活动中放松自己”“健康与运动是需要的”“科学育儿的探讨”......这些心声在讨论中逐渐具象化。一位心理咨询师妈妈主动请缨,组建妈妈朋辈支持小组;还有一位花艺师妈妈,分享了自己成为妈妈后如何逐渐回归充实积极状态的经历,传递“她们”的力量。
建立“妈妈能量站”,可以将分散的个体需求转化为共享资源,让妈妈群体从“孤立”走向“共同体互助”。妈妈群体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可以成为优化社区服务的“指南针”。该能量站打破传统“帮扶”模式,鼓励妈妈以“主理人”身份设计活动,从参与者变为创造者,赋能女性成长,培育社区内生力,让社区治理触角更柔韧多元。
指尖生花
在芳华岁月里闪耀光芒
压轴的“指尖生花·母爱绽放”创作环节,原本是自由创作的插花活动,因现场花艺师妈妈的主动指导,升级为艺术课堂。她引导大家一步一步创作,用淡粉芍药诠释“成长”的柔韧,以翠洋桔梗勾勒“支持”的脉络,借白色小雏菊点亮“希望”的光晕。妈妈们巧手翻飞间,花材化作情感的语言——康乃馨诉说着浓浓的母爱,芍药层叠花瓣恰似母亲包容的怀抱,玫瑰阵阵的芳香让母亲的美好沁人心脾。
“今天见证了社区母亲的三种美丽样态——她们是城市治理的智囊团,是互助网络的编织者,更是生活美学的创造者。”控江睦邻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母亲节特别策划突破传统节庆模式,通过搭建参与式平台,让母亲群体从被关怀对象转变为社区建设主体。活动中产生的最美放学路共建行动思考和妈妈能量站的可持续内容,将在后续一一被实践。
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们,正以智慧为针、以温情为线,织就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区锦绣图。在这里,母爱不再只是家庭的圆心,更成为推动社区向善的美好力量。
文字丨宋玥
编辑丨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