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环球时报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今天早些时候,商务部和外交部都宣布了副总理将赴瑞士和美方进行会谈。中方对此次会谈有何期待?林剑对此表示,美方近期不断地表示,希望同中方进行谈判。



特朗普(资料图)

对于特朗普这种“认输”表现,我们这边还是比较谨慎的,首先是辟谣了关于“中美正在进行谈判”的假消息,我外交部明确指出“目前中美之间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任何关于中美经贸谈判进展的说法都是捕风捉影,没有事实依据”;紧接着,就是对特朗普政府释放出的谈判信号进行认真评估。也就是在经过认真的评估后,我国才做出同意与特朗普政府接触的决定。即便是现在,我国已经决定同意与特朗普政府接触了,但在我方代表上飞机前,商务部还是就谈判问题给美国方面先立下了规矩,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美国想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正视单边关税措施给自身和世界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第二,正视国际经贸规则、公平正义和各界理性声音,拿出谈的诚意,纠正错误做法;第三,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双方关切。

自从特朗普回归白宫以来,美方在经贸领域频频出招,关税不断加码,对中国企业的限制也越来越多,而中方也发起对等反制,可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已经近乎“脱钩”。但这次,美方先开口示好,中方评估后决定赴约,无疑是给僵局增加了几分破解的可能。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方这次不是被动回应,而是经过了一系列“认真评估”之后,选择了接触。商务部明确表示,这次对话是因为美方近期不断释放愿意调整关税政策的信号,通过多种渠道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能重启沟通。而中方则是综合考量全球期待、中国自身利益、美国国内消费者和企业的呼声,才决定同意会谈。这说明,中方并非一味回避矛盾,而是坚持有理有据、有节有度的谈判原则。



特朗普(资料图)

在大多数国际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叙述:美方主动提出对话,中方应邀而至。然而,现实远比这种简化的描述复杂得多。事实上,中方在决定接受对话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估。正如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发言人所强调的,这次谈判并非中方被动接招,而是"在全面考量全球期待、中国自身利益以及美国产业界和消费者呼声后"做出的决定。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高层开始频繁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从总统到财长,再到白宫发言人,多次释放希望与中方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的信号。商务部也正式宣布,应瑞士政府邀请,中方高层将在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并于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这将是特朗普政府任内与中国就关税贸易问题的首轮高层谈判。



特朗普(资料图)

彭博社模拟推演显示,若取消对华关税,美国CPI可下降1.3个百分点,但中期选举在即的政治账本,显然比经济账本更厚重。就像瑞士军刀的经典设计——工具越多,抉择越难。

这场没有镁光灯的谈判,或许不会立即摘下关税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至少证明:当两个巨人被相互伤害的疼痛唤醒,中立国的咖啡厅也能成为冷静的诊室。日内瓦湖的游船缓缓驶过,甲板上用中英文写着同一句谚语:“风浪越大,越要校准罗盘。”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采取的一系列违规的单边关税政策,正在让美国经济和民众付出代价,这也是美国急着与中方谈判的原因,既然美国不想与中国脱钩,认为与中国的关税战不可持续,也好不容易争取到了这次会谈,那么就更应该好好珍惜这个机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纠正错误,与中方相向而行,否则美国只会因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