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唐不夜城五一期间挤到寸步难行,不倒翁小姐姐的视频刷屏全网,每天游客超过 50 万,五一假期接待 240 万人次。

按理说,手握这种顶流景区的曲江文旅该赚得盆满钵满,结果财报一公开让人惊掉下巴:2022 到 2024 年累计亏损 5.7 亿,最近连 1600 万股股票都被拍卖抵债了。网友都懵了:“流量全堆成山了,怎么还亏成这样?”



一、流量顶流却赚不到钱:游客来了,钱没留住!

先算笔扎心的账:2023 年大唐不夜城接待 4244 万人次,结果全年收入才 6585 万,平均每个游客只花了 1.55 元,还买不到一瓶矿泉水。

为啥?因为不夜城不收门票,全靠商铺租金和小吃、文创这些二次消费回血,但2024 年上半年净利润只有 23 万,连景区保洁阿姨的工资都快不够发了。别人景区靠门票躺着赚钱,曲江文旅倒好,游客来了热闹一场,自己贴钱搞基建、付电费,妥妥的 “用爱发电”。



二、三大亏钱真相:模式再好,架不住“烧钱”啊!

为啥流量这么猛还亏钱呢?其实有三个大坑。

第一,模式看着聪明实则坑自己。曲江文旅主打“轻资产”,说白了就是帮政府管理景区,收点管理费。但 2024 年政府欠他们的应收账款高达 8.13 亿,其中 3.1 亿还是自家母公司下属单位欠的,相当于“儿子给爹打工,工资还得打白条”,现金流直接卡住了。

第二,成本高到离谱。景区运维成本占营收 25%,人工成本占 13%,2023 年养了 3739 个员工,比同行宋城演艺多 2573 人,一年多花 2 亿工资。人浮于事,效率低得感人,相当于每卖 100 块钱,25 块都用来填日常开销了。

第三,以前靠房地产补血的路走死了。早年曲江模式是 “景区带火周边土地,卖房赚差价”,但这几年房地产遇冷,土地卖不动了,只能“借新还旧”撑着,结果控股股东因为 1.29 亿债务纠纷,股票被拍卖了 4 次,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三、自救操作像“拆东墙补西墙”,效果感人

现在曲江文旅开始“断臂求生”,先是卖资产,把大明宫遗址公园、山河景区的股权卖了,回血3.1 亿填坑,但这都是一次性收入,卖完就没了;然后疯狂蹭IP,注册“大唐不夜城”等13个商标,联名卖矿泉水、出“盛唐密盒”盲盒,甚至搞剧本杀,想把流量变现,但这些副业收入杯水车薪。

五一还搞了“诗歌长安”主题活动,酒店、餐饮收入涨了30%,但一季度还是亏了4360万,热闹过后还是亏,网友吐槽: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亏成二百五。”



四、灵魂拷问:免费景区模式还能撑多久?

这事背后暴露的其实是整个文旅行业的难题。

首先是免费模式的悖论:不夜城免费开放确实带火了西安旅游,政府面子上好看,但企业没钱赚,全靠财政补贴和土地收益撑着,一旦补贴减少或者房地产不景气,立马露馅。

其次是国企效率问题:对比民企宋城演艺60%的毛利率,曲江文旅只有30%,决策慢、成本高,游客来了钱却赚不到,体制内的“大锅饭”思维该改改了。现在专家建议引入民营资本、开发沉浸式付费项目,但网友担心: “一旦收门票,游客扭头就走,流量变‘流星’咋办?”



大唐不夜城的灯火每晚都亮得璀璨,但曲江文旅的财报却一片灰暗。这事儿说白了:流量只是表面热闹,真正赚钱得靠实实在在的商业模式。如果一直靠“赔本赚吆喝”,就算手握再多顶流景区,也逃不过“越火越亏”的怪圈。毕竟,旅游不是做慈善,企业得先活下去,才能谈诗和远方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