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晚,岳阳楼畔烟波浩渺,星光与楼影交相辉映。在这一方千年文化坐标上,沉浸式夜游演艺项目《今上岳阳楼》迎来首场媒体公测。多名主流媒体代表齐聚岳阳楼,共同见证一场融合文化叙事与科技手段、传统美学与数字艺术的夜游革新。
沉浸式夜游岳阳楼,共赴“穿越千年”的诗意对话
随着天色渐暗,岳阳楼渐渐“入戏”。《今上岳阳楼》从“读者剧场”的一本本书籍开始,媒体记者被“删去”观众身份,转而成为“行者”,随着灯光、音效与剧情的引导,沿着岳阳楼历史文化的脉络穿梭。
剧目打破传统剧场与观众席的界限,采用双线章回体结构设计,将岳阳楼景区内楼、林、亭、桥、阁等原生空间,打造成“读者”“两地求记”“把酒临风”“吾与谁归”四大戏剧场域,以及“五朝楼观”“灯火阑珊”“白银青螺”三大诗境场域,串联起滕子京重修楼宇、范仲淹撰文传世等历史故事。
这里没有观众,只有庆历年间的“同路人”。夜游过程中,媒体记者及体验官化身范仲淹的“书童”或滕子京的“好友”,从“读者剧场”开启穿越之旅,在“双公祠”见证“修楼求记”的时代对话,赴七星碑廊“把酒临风”,在“吾谁与归”剧场俯瞰洞庭烟波,共鸣“忧乐天下”的精神气象,在行浸式的叙事体验中,与历史人物心路同行。
“像是一场时空穿越的旅程。”现场的体验官表示,“这不只是看一场戏,而是一步步走进范仲淹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境”。
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让千年文化“入眼”更“入心”
作为岳阳楼景区沉浸式文旅IP首作,由湖南省演艺集团总承制的《今上岳阳楼》,秉持“不破坏、不重建”的理念,最大限度保留园区原貌,以光为笔、以影为墨,借助潜藏式投影、全息影像、3D Mapping、无线数控等先进技术手段,将岳阳楼主楼及其周边景观转化为一处处“可游、可赏、可入戏”的动态文化剧场,让游客在每一次转身、每一个角落都能触碰到叙事的温度与诗意。
夜色衬托下,亭台水榭、曲廊石阶、古树碑刻皆在光影中“苏醒”。随着剧情推进,灯光编程联动场景切换,游客移步换景之间,剧情、氛围、情绪同步“切场”:在双公祠,灯光如卷帘般拉开历史序幕,滕子京迎风而立、执笔挥令;在七星碑廊,范仲淹孤坐案前,全息影像重构他夜读典籍、思索撰文的动人时刻……媒体记者穿行其中,不时驻足凝望、低声交流;不时掏出手机拍摄光影洒落在红墙之上的“书卷页”,被剧情深深吸引,发出感慨:“像是一场可以用脚步丈量的史诗剧,光是走一遍,就是一种沉醉”。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在整体美术与体验设计上,以宋代文人生活美学为蓝本精心还原。海棠窗棂、红墙绿瓦、架灯案几、墨卷锦缎,一景一物皆有出处,辅以宋代官服配色与纹样,营造出既厚重典雅又静谧清朗的文化质感。尤其“宴+演+秀”的跨形态融合设计,使表演不仅存在于“舞台”,也延伸至夜色湖畔与游线路径之间。在氤氲灯影中,游客得以“听戏、对饮、共叙”,真正实现人与空间、剧情、文化的三重共鸣。
“这是将‘中国式浪漫’具象化的一次创意表达,不浮夸、不喧哗,刚刚好。”一位媒体记者在结束体验后这样总结。而一旁的体验官则边拍边赞叹:“镜头里每一帧都美得像山水长卷”。
据了解,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重点观摩项目,《今上岳阳楼》即将常态化落地岳阳楼景区,成为中华文化夜游新地标。届时,游客可沿着沉浸式动线缓步行进,在亭台楼阁之间登楼远眺、品宴论道,于山水之境读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诗意交融与科技赋能中,共赴一次与湖湘文化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