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阜阳傍晚的雷阵雨让不少人淋了个透!



下班放学路上的人猝不及防,衣裳全湿了。

明明中央、省、市三级预报都显示没雨,雨咋就来了?

好多人纳闷:天气预报这回咋不准了?阜阳公众网从市气象台问清了缘由。

原来这是强对流天气搞的“突然袭击”。强对流天气属于中小尺度系统,范围小、生命短。

有的水平范围就几十米,持续时间几分钟到几小时。这种天气突发又迅猛,提前预报确实难。目前全球气象部门主要靠雷达监测回波。

昨天下午4时20分,阜阳上空还没降水回波。随后回波慢慢靠近,17时34分就发了黄色预警。虽说提前1小时预警,可出门没带伞的人还是被淋。



有人抱怨“预报咋不早说”,也有人理解天气复杂。这就让人想起上个月阜阳的旱情——一个多月没下雨。

2024年12月10日后,全域降雨就没了踪影。当时冷空气频繁,可暖湿气流“不给力”,水汽缺得很。副热带高压堵住水汽通道,南支槽也没帮上大忙。

如今旱情缓解了,却遇上突发强对流,农民咋应对?

种庄稼就怕旱涝急转,地里积水得赶紧排。

强对流还可能带大风冰雹,大棚作物得加固。

有村民说:“天有不测风云,咱得随时盯着天。



”可问题来了:这种局地小天气,预报能不能更准?气象专家说,中小尺度系统监测难,全球都有挑战。阜阳现在处于强对流高发期,雷电大风得警惕。

有人问:“为啥不人工增雨缓解旱情?”这得说清楚。人工增雨不是“凭空造雨”,得等合适云层条件。

云层厚度、水汽含量、上升气流,样样都得达标。

还得申请空域、选固定作业点,条件不满足干不了。就像之前旱情严重时,没合适云层也没法作业。

现在天气多变,老百姓最关心:咋及时知道预警?市气象台提醒:多关注雷达图颜色,暖色区域要警惕。绿色是小雨,深黄雨急,红色大雨,暗红可能有冰雹。

手机短信、社区广播、天气预报APP,渠道有不少。



可总有老人说:“手机提醒没听见,能不能村口喇叭多喊几遍?”这确实是个事儿,偏远地区预警传达得更及时。回头看这次降雨,暴露了预报对小尺度天气的局限。

但也说明,气象部门在努力捕捉每一丝变化。从旱情到强对流,阜阳天气今年有点“折腾”。

农民兄弟最不容易,靠天吃饭就得和天气“斗智”。

咱得理解预报的难处,也得自己多留意天气变化。“东边日出西边雨”这种情况,以后可能还会有。

遇到突发天气别慌,提前备伞、加固农舍是关键。

这场雨给大家提了个醒:天气复杂多变,防范不能松懈。



未来一段时间,阜阳还得警惕局地强对流。

家里有农田大棚的,得多关注最新预警信息。

至于天气预报“失灵”的问题,科技在进步,会越来越好。

但眼下,咱老百姓自己多上心,比啥都强。

你对这次突然降雨有啥感受?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

想了解更多阜阳天气动态,记得关注咱们的天气号。最后提醒:气象预报有局限,具体情况以实时预警为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