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红楼梦》七十四回所写的"抄检大观园"是名著经典的精彩片断之一,它剑指百年贵族之家的贾府已然"盛极必衰",走向没落的下坡路了。
这场因傻大姐捡到绣春囊而引发的"抄检大观园"事件,表面上是王夫人对家风的整顿,实则是邢王二夫人内耗之下各自为政联合推动发起的一次不地道不明智的愚蠢行为。
起因很简单,因贾母的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大观园的假山玩耍,意外捡到一个不堪入目的绣春囊,被邢夫人撞上,不怀好意的邢夫人没有禀报贾母,反惺惺作态似的交给王夫人处置。
言下之意就是指责王夫人当家当得很糟糕,红楼群芳居住的大观园居然出现如此不雅之物,说明王夫人治家有问题不配管家。
恼羞成怒的王夫人虽说明白这是邢夫人的有意发难,却缺乏应对能力,短视之下便铁青着脸安排代理管家王熙凤代队,在大观园发起一场夜袭突击检查活动,意在将平时早就看不惯的晴雯等丫头清理出去,借机打压贾母默许的"木石前盟",让自己中意的"金玉良缘"脱颖而出。
这就是邢王二夫人各怀心思之下推动发起的抄检大观园活动,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是并不团结的两位夫人勾心斗角的自私内斗之举。
原本像绣春囊这样的物件出现在大观园,哪能堂而皇之兴师动众般抄捡?这类隐私性极强的不雅之物,如同当时的禁书《西厢记》一样,只能悄然查找,厘清源头之后,再对症下药,才有望整肃龌龊腐朽的贾府,不至于伤害原本冰清玉洁的红楼群芳!
毕竟大观园居住的主要是没有出阁的姑娘,以及贾府希望之所在的富贵公子贾宝玉。
只可惜无脑的邢王二夫人根本不懂得高水平的管家治家,还互相敌对,愚蠢的曝光了一场家丑,让没落的贾府不合时宜地大白于天下,造成百年贵族之家无法弥补无法挽救的事实和悲剧。
正是邢王二夫人草率之下联合发动的抄检大观园,让聪敏、明智且有远见的红楼群芳有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带队的王熙凤本不想兴师动众夜间突袭检查大观园,按她的意思,悄悄察出事情的始末严肃处置就可以了。
无奈身处质疑之中,为了自证清白,只得听从王夫人的安排,以履职尽责体现自己不折不扣的站队。
所以,果断杀伐的王熙凤也就在带队抄检大观园活动中表现得并不情愿,在不积极却又奉命行事中多了一丝尽量保护的灵动。
故一边敷衍了事一边照顾偏坦的王熙凤有意没惊动生病睡下的李纨,明确不检查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对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很有深意的一任王善保家的等奴才前往检查,对激愤的贾探春陪罪似的解释:
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
于是,居住在大观园的红楼群芳,面对诡怪的"抄检大观园",有了各自不同的反应。
光明磊落的林黛玉表现得很平静,因为来自大家闺秀的林黛玉本身不会做不雅无度之丑事,她的丫鬟紫娟她们也清清白白,王善保家的等狗奴才再怎么翻检,也翻不出荒淫之物。
兼之寄人篱下的林黛玉不想搅入邢王二夫人之间的是非之争,此时的她早已生活得小心翼翼,面对抄检大观园这样的愚蠢行为,尽管心如明镜,也不想把不满表现出来,也就任凭王熙凤带队抄检。
忠实秉承贾母意图的王熙凤哪敢得罪身份尊贵的林黛玉?不要说林黛玉原本无懈可击,就是她稍有瑕疵,也得倾力维护。
何况富贵公子贾宝玉本就与林黛玉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有信件荷包扇袋等物留存,也是正常不过的情感表达,怎能当作不雅之物?
所以,哪怕潇湘馆有这些真性情的自然之物,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带队的王熙凤还得出面澄清: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
否则,王熙凤怎么向一家之主的老太君贾母交待?
不过,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免检的尴尬就来了,原本同样寄居贾府的薛宝钗,也冰清玉洁,其实也是经得起人仰马翻似的抄检的。
但王熙凤貌似保护性质的免检指令,还让蠢猪一样的王善保家的随声附和,就让薛宝钗陷入证不了清白的困境之中,无可奈何之下,得不了真正保护的薛宝钗只好以薛姨妈生病为由,提出离开大观园。
泼辣的贾探春对抄检大观园就表现出惊人的反感与愤怒了,这位有管家之才的贾府三小姐,尽管是庶出身份,也是贾府名正言顺且有远见的主子,由因她担忧贾府的现状考虑到贾府的未来,不希望眼下的贾府家丑外扬。
所以,也经得起抄检的贾探春依旧雷厉风行,在不耻于抄检这样自己杀自己的不明智举措之下,光明磊落直接硬怼王熙凤带队的抄检行为:
打开自己的厢子,站在门外秉烛以待,要求抄检就抄检她的东西,不允许抄检丫鬟的物什。对王善保家的扯她衣襟之举,当场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就是始终保持清醒还有担当的探春姑娘,以有声和无声的反抗"抄检大观园"闹出的丑态,旗帜鲜明的维护了自己"玫瑰花"本色。
综上而言,黛玉、宝钗、探春三位姑娘面对"抄检大观园"截然不同的反应,其实也体现印证了她们的立场和性格特点。
坦荡的林黛玉,实际上并不尖酸刻薄,她是聪慧的好姑娘,也懂得人情世故,纵有贾母恩宠,也不持宠而骄,让贾母为难。与宝玉的往来,坦坦荡荡,没有见不得人的逾越之举。
林黛玉平静的应对"抄检大观园",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才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硬道理。
愤怒的三小姐贾探春,确也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好姑娘,她首先指责抄检行为的愚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只是,庶出的探春姑娘,面对贾府内部的自杀自灭,虽说不满与痛斥溢于言表,却也无能为力,唯有痛惜与遗憾了。
如若她是贾府根正苗红的七尺男儿,必然会"立一番事业",贾府也不会过早没落。
享受"免检"的薛宝钗尴尬之下搬出大观园,其实也体现了她奉行中庸之道的避祸理念,"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姑娘,并没有因为蘅芜苑没被抄检而欣喜,反而不得不明哲保身地找个理由离开。
由此可见薛宝钗对时事的洞明,她当老好人的想法不经意间也被抖露出来,无奈只得暂时远离是非之人、是非之地。
这就是居住在大观园的黛玉、宝钗、探春三位姑娘面对"抄检大观园"表现出的不同反应,此外,伺候贾府主子的四位丫鬟,她们让人耳目一新的反应也值得一提。
一个是宝玉身边的丫鬟晴雯,在王熙凤带队抄检怡红院时,愤怒的她一下把自己的箱子掀了个底朝天,没有任何不雅之物。
晴雯此举顿时打了王善保家的等狗奴才的嚣张气焰,但她对抄检大观园的打脸行为也意味着必然的悲凉命运。
因为"晴为黛影",早就看不惯晴雯水蛇腰身材的王夫人,本就想杀鸡儆猴,警告林黛玉,哪还容得解气的晴雯无视她发起抄检大观园的特别行动?自然会伺机报复。
抄检大观园不久,生病的晴雯便被王夫人无情地撵出大观园,仅两三天时间就香消玉殒,成为黄土陇中的"芙蓉花"神。
另一个是迎春姑娘的丫鬟司棋,她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只因王熙凤带队抄检迎春姑娘所居住的紫菱洲时,找到她私下的恋人潘又安留下的男子物品。
就因为司棋与潘又安有私下相会的事实,兼之王善保家的犯了众怒,司棋也就成了众目睽睽的罪人。
所以,被视为藏有不雅之物的司棋便被板上钉钉锁定为贾府所不容的坏女孩,她伺候的主子迎春姑娘原本懦弱无能,自身又无暇自保,哪还管得了丫鬟的死活?
司棋就这样含冤带上罪名,被王夫人冷冷的逐出大观园,不久悲催死去。
第三个是探春姑娘的丫鬟侍书,得到探春保护的丫鬟们,自然是更加自信。
当王善保家的被探春姑娘打了一巴掌自讨没趣时,侍书很简单直白的一句嘲讽: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
无言以对的王善保家的,就这样灰头土脸的溜走。
第四个是惜春姑娘的丫鬟入画,因她藏了哥哥带来的一大包金银锞子及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靴袜等物,尽管她解释清楚是宁国府的珍大爷赏赐给她哥哥,托她收着。
这原本情有可原,还得到王熙凤的理解,却因为伺候的主子惜春姑娘的冷面冷情,执意要尤氏将入画带回宁国府,坦诚侠义的入画丫鬟百般无奈中也落了个离开大观园的悲哀下场。
由此可见,自杀自灭的抄检大观园活动,不仅让红楼群芳受伤,丫鬟们也深受其害。
无私无畏的晴雯、坦诚侠义的入画、大义凛然的司棋,连带躺着也中枪的丫鬟四儿都被逐出府,唯有伶牙俐齿的侍书,体现出强将手下无弱兵的高洁勇敢形象。
只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大观园,经此抄检后,不再热热闹闹,就此沉寂凋零,贾府"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便在冥冥之中成了绝唱。
遂以记之,乙巳年四月十六日即感于象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