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太神奇了!”“长见识了”……5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今天,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展开“爱水节水 绿色低碳”主题探访之旅:走进美丽闽江展示馆,看福州止污入江、守护闽江的故事;探访洋里污水处理厂,看污水重焕新生的蝶变历程。一路上,小营员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开了爱水节水的“新视界”,也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晚报写作训练营走进美丽闽江展示馆。

01

“要用心守护,闽江才能一直美丽”

福州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亲自领导闽江的治理与保护。




小营员们参观美丽闽江展示馆。

今天8时30分,小营员们

走进由福州日报社团队策展的

美丽闽江展示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

倾听一个个守护闽江生态的生动故事


闽江是福州人的“母亲河”,清甜的闽江水滋养了一代代榕城儿女,但在曾经,入江的污水困扰着闽江的生态,为了止污入江,保护闽江水,20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建设了福州首座城区污水处理厂——祥坂污水处理厂。


“祥坂污水处理厂奠基时,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参加了现场活动,足见他对这项建设工作的重视。”在一张1992年的珍贵历史照片前,讲解员告诉小营员,1997年祥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后,福州水环境治理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1995年,洋里污水处理厂启动了前期筹建,并在1999年动建,2003年投用,为止污入江再添保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主城区共有6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19万吨/日,实现主城区污水处理全覆盖。



小营员们体验4D闽江游。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闽江,当时的福州还实施了跨世纪工程——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解决市区垃圾出路问题。

如今的红庙岭已成为处理门类齐全、工艺先进、处置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良好、环境优美的郊野公园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2020年,福州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很多人都在保护闽江,才让今天的我们能看到美丽闽江,我们也要用心守护,闽江才能一直美丽!”仔细听过讲解后,小营员李芃熙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02

“没想到污水还能变废为宝”

保护水资源的同时

如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实现节约用水

在洋里污水处理厂

小营员们见证了一滴污水

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神奇”旅程


小营员们观看海峡环保宣传片。

“这里浇花浇草的用水、水池里的清水,使用的都是污水经过处理后产生的再生水。”一进入洋里污水处理厂,小营员们即被厂区里花香鸟语的小花园所吸引,当得知浇灌花园的用水竟是污水“变”来时,不少小营员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粗格栅、细格栅、旋流沉淀池、生物反应池、MBR膜处理车间……观看介绍污水处理流程的动漫短片《海宝历险记》、参观海峡环保科教馆,小营员找到了污水神奇蝶变的答案。


晚报写作训练营走进海峡环保科教馆。

据了解,污水在洋里污水处理厂完成净化处理后,为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无色无味的清水。这时候的它在特定领域可实现循环利用,又被称为再生水。“洋里出品”的再生水,它的“征途”可不只是用于厂区内的园林浇灌。

洋里溪横穿洋里污水处理厂,小营员和厂区工作人员陈芳来到这里。只见这里绿树夹岸,碧波荡漾。


小营员查看污水中提取的污泥种植的花草。

“每天有1.5万吨的再生水注入洋里溪,提升了河道的水质和水动力,可以说,河道的美丽风景里有再生水一份功劳。”陈凤介绍,除了回补河道,再生水也可用于车辆清洗、城市园林浇灌、道路保洁等用途。不仅再生水,污水处理净化过程留下的污泥,也能用于三角梅等城市园林品种的基质土制作,为城市风景作出贡献。


小营员们仔细观察平粮台遗址陶制排水管模型。


小营员们在观察模型。

“原以为一无是处,没想到污水还能变废为宝,有这么多妙用。”参观了洋里污水处理厂,污水的蝶变历程和循环利用的用途,让小营员陈孝荣直呼长见识,更激发了爱水节水的意识,“水资源是有限的,在生活中要珍稀每一滴水。”


当天,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还探访了我省最大的半地下垃圾转运站——洋里城市管理综合体,增进小营员对垃圾分类中端收运工作的了解。

记者 李锦清 周桃茂/文 石美祥/摄

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

监制 雷岩平 邱泉盛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