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民党安丘县长李瀛仙刚上台不久,就接到了好多群众反映,土匪“黑头子”太可恶了,一定要把他除掉。为了笼络人心,李瀛仙决定拿下“黑头子”。考虑到自己兵力不足,李瀛仙便去找了安丘地方武装——保安十团团长韩寿臣帮忙。两人商量半天,李瀛仙说:“我们可以用‘招安’的名义,把‘黑头子’骗来接受改编,然后,我们在暗处设下埋伏,到时候将其当场杀死。”韩寿臣听后,认为这个办法可行。
“黑头子”接到县政府送来的“招安书”后,显得犹豫不决。权衡利弊后,“黑头子”还是决定接受招安。为了确保自身安全,“黑头子”随身带了很多匪徒,他出发前说好了,只要他一声令下,马上组织反攻。
几天后,“黑头子”带着一群小弟来到县政府。只见匪徒们都带着三把枪,一把长枪,两把短枪。没多久,县长李瀛仙满脸堆笑走了出来,他热情地喊土匪们:“兄弟”,好像给土匪一种回家的感觉。一时间,匪徒们都不知如何是好,心想“是不是老大想多了?”
进去后,李瀛仙早已摆弄好了宴席。“黑头子”很谨慎,李瀛仙吃那盘菜,他也吃那盘菜。好饱后,李瀛仙带众人一起去十团团部找韩寿臣。决定见面之后,三人一起研究队伍改编事宜。那么,“黑头子”是怎么被暗杀的?
“黑头子”原名张韵善,是安丘县大官庄村人。因为家里穷,他很小就到地主家放猪。经常赶着猪往山上跑,不由得认识了山中的土匪。后来,他干脆不当猪倌,直接干起了土匪。“七七事变”后,无政府的状态下,土匪甚是猖獗。
张韵善起初跟着土匪刘统镜混,后来他带着几个小弟出走了,自立为王。至此,张韵善有了他的外号——“黑头子”。“黑头子”,顾名思义:面色黑。“黑头子”当了老大后,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恶事,什么绑票了,什么祸害妇女了。安丘县和邻县临朐县的父老乡亲,只要一听到“黑头子”,就浑身发抖。
李瀛仙和韩寿臣想好了对付“黑头子”的计策,先是设宴招待他们,让他们放松警惕,等到保安十团团部的时候,再趁机实行暗杀。来到团部门外后,韩寿臣的卫兵带“黑头子”的小弟们去抽大烟。在那个年代,烟土这东西很难搞到。但是,小弟们没有得到“黑头子”的许可,怎敢随意离开?
这时,李瀛仙对卫兵开口了:“既然张贤弟不放心,让他们跟着就是了。”“黑头子”一听这话,觉得脸上挂不住,大手冲着小弟们挥去:“滚吧。”当然,“黑头子”身边还剩下两个亲信,荷枪实弹地紧跟着。
就在大家往里进时,韩寿臣带着身边的卫兵出来了。他和李瀛仙一样,非常热情地和“黑头子”握了手。“黑头子”瞬间骄傲起来,大步朝着院里走去。突然,从偏屋射出一发子弹,一枪打在了“黑头子”的胸口,当场毙命。韩寿臣和身边的卫兵眼疾手快,一人一个制服了两个跟班。而那些抽大烟的匪徒,早就丧失了抵抗意志。
就这样,令人胆寒的“黑头子”部被剿灭。值得一提的是,“剿匪”英雄韩寿臣,于1945年率部起义,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参考资料:《安丘文史资料 第6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