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最优解不是请客吃饭,这最多只能算得上是一种表达方式。真正想要搞好人际关系,你就要坚持“莫索尔法则”

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这张关于搞好人际关系的“王牌”,当你完全理解之后,应该就能收获你最想要的、最舒适的那种亲近关系了。

莫索尔法则

德云社班主郭德纲有句话说得特别好:“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八钢钩,钩不到亲人骨肉;富人住在深山老林,使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的宾朋。”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形容“贫富差距”和“逐利主义”,但其实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我们可以代入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有了钱,突然身边的朋友都一窝蜂地找你帮忙,其中甚至有人基本没跟你联系过。

这时候再面对这些“宾朋”,你作何感想?

而如果人群中有一个在你患难之时,仍然支持你、帮助你的人,等他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又是否会拒绝?

要么怎么说郭德纲这话说得凄凉呢!这句话的根本在于有些人做的事情让我们觉得“心寒”。

就像网上的段子:平时不找我,关键时刻冒出来跟我借钱,那我怎么可能借给你嘛!



这种心态用“莫索尔法则”就完全可以解释了。

该法则是由挪威心理学家爱德华·莫索尔提出的。

其核心理念是:“人际关系的维系依赖于长期而稳定的情感互动,而非短期的利益交换。”

长期同你有互动的人,你自然会予以回应。

而突然在你发财之时上门求帮忙的“宾朋”,你或许根本不会待见,因为你们没有互动,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真诚最重要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真诚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这话咱们现在也总听,叫什么?叫“真诚是唯一的必杀技”。

莫索尔法则内容挺多,但算诠释起来也无非就是两个字——真诚

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句话之所以被大家广泛认可,就是因为它由里到外地流露出了“真诚”,而且还是那种最坚硬的,能撑的过时间考验的真诚。

这反过来也证明了,我们的生活需要那种长期持续的亲近关系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能利用大家的这种需求,去维系身边的情感呢?

当然可以。

但要注意,可不是所有关系都是“长期存在”的,就比如我们现在交朋友,哪来的“长期友谊”?

这时候“真诚”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之间可以通过一段真诚的沟通,来拉近彼此的关系。

这就像是地基一样,帮我们盖起友谊的小房子

吃喝玩乐、聚会唱歌都是倾诉真诚的好平台。

但切莫注意不要本末倒置。没有真诚支撑的聚会,到头来只是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再说那些已经“长期存在”但没有“长期维持”的关系

你实际上也不需要天天找对方玩乐,因为我们说了,重点是聚会中是否有“真诚”填充点缀其中,而不是聚会本身。

所以各位都明白了吧,在搞人际关系时,真诚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你身边会有人说:“真诚的人最容易被欺负!”

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就要想起“阿德勒心理学”,你的真诚没有错,对方没接收到你的真诚损失才大呢!

内耗没有用,远离对方才是正解。

情感账户

看到这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思考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你会觉得长期维系的关系更可靠?

就像我们开头分析郭德纲的话,你为什么更愿意帮助那些以前帮助过你的人。

这就涉及一个概念,叫“情感账户”。就是字面意思,只不过互相支付的是情感,而存“钱”的银行在我们彼此的内心。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交往关系,都是一个付出情感,再到得到情感的过程。



长期通过真诚维系的关系,在不知不觉间就在交往双方的内心形成了“情感账户”

你在我这里存的情感越多,那我就越愿意付出更多的情感在你身上。反之,你就不会为一个“不必要”的人付出太多。

最简单的例子,你会为父母、爱人、孩子付出一切,甚至有付出生命的“觉悟”,这就是你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账户充盈的具象化表现。



因此,如果你想搞好人际关系,首先就要有“情感账户”的概念在心里。

而让账户充盈的最好办法,不是通过金钱,更不是通过玩乐,而是通过长期且真诚的情感互动,也就是莫索尔法则提到的内容。

写到这,我想起以前一位姐姐跟我说的话:“对好朋友,你可以什么都不图,只图他对你好!”

试着去用真心换真心吧,也许你未来的好朋友就诞生在咱们的评论区中。

-The End - 作者-思婷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