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广泛使用,深刻改变了战争的战术格局。低成本FPV无人机的出现,使作战单位能通过简单廉价设备进行精确打击,甚至执行自杀式攻击,这对传统军事力量构成巨大挑战,促使欧洲各国加快了反无人机(C-UAS)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反无人机技术上进行联合研发,并在多个方面进行标准化推进。多层次的反无人机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包括激光武器、电子干扰、网捕技术等。

这些行动不仅展示了欧洲在应对无人机威胁上的决心,也表明在未来的现代战争中,无人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反无人机技术将成为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联合研发:威胁驱动下的技术协同进化

面对自杀式无人机蜂群攻击的紧迫威胁,北约启动了跨成员国的反无人机联盟机制,其核心在于构建多国联合实验室网络。这种机制创新打破了传统国防研发的国界壁垒,使荷兰的电子战专家、德国的雷达工程师与法国的武器设计师能共享威胁数据、协同研发方案。在TIE24联合演习中,60余套反无人机系统首次集成对抗模拟蜂群攻击,展现出从预警到拦截的全链条作战能力,其中德国电子战系统成功干扰通信中继无人机,意大利激光武器精准击落微型侦察机,验证了多国协同作战的可行性。

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多频段协同干扰枪成为应对通信中继无人机的利器。该技术通过同时发射多个频段的干扰信号,可瘫痪无人机与操控者之间的数据链路,使其失去导航能力。瑞典萨博公司研发的“长颈鹿1X”雷达系统,则运用AI算法精准区分无人机与鸟群,将误报率降低80%。在网络攻防领域,北约开发的AI行为预测模型,能学习无人机飞行模式并生成欺骗信号,诱使其偏离目标。


▲北约集团组织反无人机演习

标准化攻坚是构建互操作防御生态的关键。北约AEDP-4869标准统一了战场数据链路协议,使不同国家的雷达、干扰枪和导弹系统能无缝对接。西班牙Indra公司开发的Crow系统,采用模块化架构设计,既可独立作战,又能快速接入北约统一网络,有效对抗无人机与巡航导弹的混合威胁。这种标准化努力不仅提升防御效能,更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


▲反无人机演习进行现场测试与技术交流

欧洲“天盾“计划:电磁脉冲技术的战略应用

欧洲“天盾”计划在面对低成本无人机蜂群攻击的非对称威胁,通过三级防御体系展现出革命性创新:量子雷达预警网络以纠缠光子实现超视距探测,多频段电磁压制系统运用频谱捷变技术实施精准干扰,而定向能武器则通过激光与微波的复合应用完成硬摧毁。其核心突破是将电磁脉冲技术作为对抗蜂群攻击的“终极手段”。

巴黎奥运会安保中,E-Trap系统首次实战即展现非凡效能。该系统通过瞬态强电磁场发生器,在纳秒级时间内释放吉赫兹级高能脉冲,直接摧毁无人机导航芯片,形成半径300米的电磁静默区。与传统动能拦截相比,电磁脉冲武器具有作用距离远、附带损伤小的优势,尤其适合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安保需求,避免误伤平民设施。该计划不仅填补传统防空系统的低空盲区,更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成本效益平衡,单套系统可覆盖5平方公里关键区域。其战略价值在于改写电子战规则,将电子对抗从“软杀伤”升级为“硬摧毁”,同时推动欧洲防务技术输出,扩大安全影响力。随着技术成熟,“天盾”计划有望成为欧洲应对智能时代安全挑战的战略支柱,在无人机威胁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欧洲集体安全构筑起坚实的电磁屏障。


▲法国E-Trap高能微波反无人机武器系统

战略协同:构建欧洲集体安全屏障

面对无人机威胁的跨国界特性,欧洲通过双重机制强化集体安全。在威胁情报共享层面,欧盟建立实时更新的无人机威胁数据库,整合成员国监测到的无人机型号、攻击模式及电子特征,使希腊边境的预警信息能瞬间传递至波兰防空部队。北约则搭建战术经验传播平台,确保挪威测试的干扰战术可快速部署至西班牙海岸线。

技术标准化成为战略协同的黏合剂。北约AEDP-4869标准统一战场数据链路,使德国雷达与意大利导弹能“无缝对话”。这种标准化不仅提升了协同效率,更赋予了欧洲定义安全规则的话语权。正如伽利略系统重塑全球导航秩序,掌握技术标准制定权将强化欧洲防务自主性,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爱国者系统启动器

在全球技术博弈中,欧洲采取“竞争-合作”的平衡策略。一方面,通过“欧洲天空之盾”计划加速自主技术研发,与美在反无人机领域既合作又竞争;另一方面,审慎处理对华技术关系,在出口管制安全敏感技术的同时,探索量子传感等领域的合作可能。这种战略智慧体现在法德联合研发的Crow系统上,该系统既符合北约标准,又为独立外交留出空间,展现出欧洲在维护集体安全与拓展技术影响力之间的精妙平衡。


▲德国开发IRIS-T SLM防空导弹发射器

结语

未来十年,无人机威胁将呈现两大演变趋势:蜂群技术加速向民用领域渗透,消费级无人机经简单改装即可成为攻击工具;人工智能赋予无人机自主决策能力,可能突破人类设定的交战规则。这要求防御体系向智能化、自适应方向进化。量子计算赋能战场决策、区块链构建安全情报网、生物算法优化预测模型,成为技术突破的三大方向。

面对无人机技术引发的安全范式变革,欧洲正以技术协同打破传统防御边界,用战略协同重塑安全共同体。从电磁脉冲武器的实战突破,到量子计算赋能的决策革命,欧洲在反无人机领域不仅追求技术代差,更致力于构建符合人类伦理的智能防御体系。这场防御革命,或将重塑智能时代的安全范式,为欧洲乃至全球提供新治理框架。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军事高科技在线。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转自丨军事高科技在线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