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经贸谈判进入倒计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抛出谈判筹码,提出两项核心目标,一是要求中国“彻底开放市场”,二是将对中国商品关税从现行的145%降至80%。
这一看似让步的关税调整背后,实则暗藏美国对华施压的“新剧本”,对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以强硬姿态回应,直言美方底牌早已明晰,“若想以威胁换取让步,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市场的“彻底开放”
随着5月9日的到来,中美高层经贸代表团在瑞士举行线下会谈,而这也是中美自2025年4月关税战升级后的首次正式接触,双方将会就关税问题进行着重点谈判,为世界经济贸易带来新的影响与发展。
也是在此次的谈判中,随着美国谈判要求的突出,这也彻底暴露了美国在其关税政策的影响下,所造成的经济焦虑与逻辑悖论。
谈判中特朗普政府将“市场开放”列为谈判首要目标,表面诉求看似合理,但实则暗含双重矛盾,中方也根本不可能进行同意。
就说在这其中,美方要求中国“无限制开放”金融、科技等核心领域的不合理性,以及美国对自身以“国家安全”为由设下的壁垒视而不见,都足以可见美国此次谈判的不诚信。
数据显示,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禁令涵盖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其关税壁垒更导致全球供应链扭曲,这一边高喊公平贸易,一边筑起高墙,难道不是一种典型的‘双标’操作?
更别提美国还将市场开放与“遏制中国发展”进行挂钩的,试图将中国定位为“全球资本狩猎场”,但是特朗普团队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已非依赖外部市场的“世界工厂”。
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内需贡献率达73%,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使外贸依存度降至18%,在此背景下,美方“胁迫式开放”的诉求,本质是对中国自主发展权的粗暴干涉。
而特朗普团队试图以关税减让换取稀土开放,但中方明确回应,稀土管控基于环保与国家安全,谈判须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
特朗普关税的“让步”
在这之后,特朗普所提出的第二个要求,他自以为的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所谓的从从145%降至80%的想法,更是直接被外界视为“荒诞的谈判策略”。
特朗普这“80%关税”的狠话,听着比之前他自己定的145%是“客气”了点,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刀子依旧悬在中美贸易的脖子上,随时都能落下来。
更别提这80%的关税本就远超国际贸易合理范畴,此举也将继续导致美国进口成本的飙升,并使得消费者与企业负担的加剧。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关税调整方案,表面上是让步,实则暗藏博弈逻辑,当前美国对华关税已高达145%,导致全球产业链成本飙升、消费者负担加重。
据Bloomberg Economics测算,这一税率已将美国平均关税推至23%,较年初激增12.6个百分点,创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案》以来最大涨幅。
最新的船运数据,简直可以用“惨淡”形容,货船都快成空船漂了。老百姓天天念叨的商品短缺、物价飞涨,可真不是危言耸听。
特朗普政府嘴上喊着“中国你得开放市场,这对你有好处!”,可自家经济那本难念的经,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而特朗普宣称的“80%关税”,既是对国内反关税呼声的回应,亦是为谈判预留筹码空间,但实质仍是借“数字游戏”维持贸易壁垒,同时向选民展示“强硬姿态”。
不过特朗普所宣布的这一数字背后,其实也折射出了美国经济的结构性困境,试图通过关税“杠杆”缓解贸易逆差,却反遭自身市场保护主义反噬。
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下跌0.3%,创三年最差纪录,12州联合起诉联邦政府停征关税,道琼斯指数因谈判消息波动200点,经济数据的“暴击”,正迫使白宫在谈判桌上“虚张声势”。
中方实力与定力并存
对于美方的施压态度,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近日进行了公开表态,强调着中国“完全有信心和能力处理好中美贸易问题”,并直言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不可持续”。
华春莹副部长对此犀利指出:“关税大棒抡向中国,最终砸中的是美国自身经济,”她强调,美方若以“数字游戏”替代实质让步,谈判终将沦为一场“自嗨表演”。
华春莹副部长的回应中直接透露出了中方的底气所在,经济的韧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政策定力,都使得中方有着绝对实力的拒绝美方这种“胁迫式谈判”。
而华春莹副部长的自信也绝非空谈,2025年5月初,中国密集推出货币宽松组合拳,包括全面降准1万亿元、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并针对性地为科技、服务消费等领域注入6000亿元再贷款额度。
尽管政策力度未达部分预期,但野村证券指出,结构性工具的倾斜(如科技再贷款扩容、养老资金支持)表明中国正以“精准滴灌”对冲外部压力。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此举意在为瑞士谈判营造内需提振的底气,暗示中国已构建起应对关税冲击的“政策防火墙”。
华春莹副部长直言“美国民众已感受到关税战的痛苦”,数据印证了这一论断,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实际税率已达107%,导致美国消费者年均额外负担超千亿美元。
高盛分析显示,日用品涨价与制造业成本飙升,反噬了政策初衷,资本巨头获利,而中产阶层成为“代价承担者”。
野村证券警告,若关税持续,美国2025年GDP增速可能因出口萎缩再降0.5个百分点,凸显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不可持续”性。
结语
此次谈判的深层博弈,实为国际秩序规则制定权的争夺,美国试图延续“单边主导”模式,而中国则以“平等互利”重构谈判逻辑,瑞士中立谈判场的设立、议程平等原则的确立,标志着全球经贸话语权的悄然转移。
而华春莹副部长的表态揭示了现在的国际趋势,在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中,合作是共赢基石,而非零和博弈的筹码。
特朗普政府若仍寄望于“大棒政策”换取让步,恐将陷入“施压-反制”的恶性循环,全球市场期待的,是一场基于平等与共赢的对话,而非零和博弈的延续。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