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淮海战役,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以少胜多,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也是粟裕军事生涯中的一大亮点。
然而这场战役,还见证了一个小兵的崛起。在这场战役里,一名年仅16岁的班长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了军区司令,被授予上将军衔……
黄维救援黄百韬
淮海战役中,粟裕在初期的目标就是黄百韬兵团。他很清楚,只有歼灭了黄部,才能展开下一步行动,不然黄部的存在,永远是我军的阻碍。
而黄部强大的战斗力,也让粟裕不愿意将其放虎归山。因此战役一开始,粟裕针对黄百韬的计划就开始了。
当粟裕剑指黄百韬的时候,老蒋自然也没闲着。当时老蒋的得力干将已经不多了,他根本舍不得黄百韬,一定会想方设法保住对方。
所以在得知黄百韬被包围之后,老蒋马上下令让黄维带兵支援对方。此时的黄维是12兵团司令,统领四个军,共计12万人还多。
虽然说黄维如今身居高位,但实际上,他已经离开战场很长时间了。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黄维因为和关麟征有矛盾,最后在何应钦的逼迫下愤而辞职。
关麟征和黄维是同学,只不过两人不是同一系的,黄维是土木系的干将,但陈诚曾经多次为难关麟征。
所以关麟征不待见土木系的人,黄维成了他的下属之后,更是对他百般为难。
后来抗日战争愈演愈烈,黄维在老蒋的安排下,开始了军事训练和军事教学的生涯。和打仗比起来,他还是更喜欢做这些工作。
从愤而辞职开始,他就不再担任军事主官了。
后来12兵团组建,本来司令员最好的选择是胡琏,但在白崇禧和何应钦的逼迫下,陈诚不得不放弃胡琏,转而推荐黄维担任司令。
因为知道黄维多年没打过仗了,所以他还是让胡琏成了副司令。但胡琏心里不服气,找了个借口回老家了。
12兵团可以说是老蒋的精锐,老蒋发家的土木系精英们,都被编入了12兵团里。要知道,在12兵团没成立之前,胡琏带着整编第11师在战场上多次和粟裕对抗。
虽然好几次他都因为不敌粟裕逃跑了,但和那些被俘虏的将领们相比,他已经很厉害了。
老蒋正是因为信任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所以才将12兵团派出去救援黄百韬。但老蒋怎么也没有想到,黄百韬没救到,黄维反而把自己困住了。
黄维在老蒋的命令下从确山县出发,一路向着徐州东进。为了能及时救援到黄百韬,他们不顾兵疲粮缺,选择了孤军深入,强渡浍河。
双堆集围困黄维
然而黄维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了中野的眼中。他以为自己的对手只有华野,殊不知华野只需要面对黄百韬,中野却对他虎视眈眈。
原本中野的目标不是黄维,但黄维给我军送过来了一支疲惫之师,这可比我军自己去追敌人好太多了。
做出决定之后,中野马上开始调整兵力部署,准备围困黄维。
黄维再怎么说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想要围困他还真不容易。但幸运的是,中野这边有个陈赓,陈赓对黄维可谓是非常了解,通过故布疑阵的方式,将黄维困在了双堆集。
然而,黄维被困之后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想办法突围。
和华野相比,中野经过跃进大别山,并在大别山苦苦支撑了很长时间,兵力和武器装备都不如华野,但黄维的部队却是国军王牌,装备甚至比黄百韬的部队还要好。
这种情况下,围歼黄维对中野是巨大的挑战。
但中野从不畏惧挑战,从黄维进入口袋阵之后,我军就开始对他们发起了猛攻。此时黄维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中了我军的圈套了。
但这时候已经晚了,不过他并没有多慌张,他知道我军的重武器不多。所以他干脆让人将战车围一圈,让部队躲在里面。
不得不说,黄维的这个行为,确实遏制住了中野进攻的咽喉。眼看敌人龟缩不出,这也不是办法,只能想办法将他们打出来。
为此,我军就决定采取堑壕迫近的打法,一点一点占领敌人的阵地。然而得知黄维被困之后,老蒋再也坐不住了。
黄维兵团是他手下的精锐部队,黄百韬又是第一能打的猛将。如今两大兵团都被包围,形势危在旦夕,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
于是,他派出了85军,让他们去给黄维解围。85军接到命令后马上出击,行军速度没有丝毫拖沓 ,全速向着双堆集而来。
铁血连浴血奋战
得知敌军增援来了的消息之后,中野马上调动部队去阻击敌人。然而中野本就人少,为了围困黄维,基本上已经将所有部队都派上去了。
如今需要部队阻击,居然调不出一支完整的部队来。协调了半天,只能就近抽调一个连的兵力,让这个连去打阻击。
敌人可是一个军的兵力,而我军只有一个连。所以这场战斗还未开始,便注定了其悲壮的结局。
敌人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所以双方刚一接触,他们就企图用强大的火力,直接将我军覆没。我军战士也非常英勇,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之后,我军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了。因为兵力不足,我军的伤亡比例已经到达了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然而即便是这样,战士们也从未想过要退缩一步,都坚决要和阵地共存亡。在连长的带领下,他们再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然而在敌人展开下一波进攻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连长身受重伤,副连长更是直接身亡。没办法,指挥的重任只能落到指导员身上。
然而不幸的是,指导员很快也牺牲了。敌人正在殊死一搏,而失去了指挥的我军,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我军缺乏指挥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部队无法密切合作,导致有部分阵地被敌人攻陷,剩下的战士们只能死守自己的阵地。
而此时,连排级干部伤亡殆尽,班长就成了唯一能指挥队伍的人。
但一般来说,班长在战场上历练的时间并不长,对队伍也不够了解。一般情况下,他们是没有队伍的指挥权的。
但这种时候,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那所有人就都会跟着他走。
就在众人以为即将陷入绝路的时候,一个人主动站了出来。
这个人叫李来柱,是一名年仅16岁的小战士,同时他也是一名班长。他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勇敢,排长已经告诉他,此战结束后他就能提干成副排长了。
然而说完这句话没几天,排长就牺牲在了战场上。他还记得战前排长说的话,就算是把部队打没,也要守住阵地。
想到这里,他拿起武器一跃而起,大喊一声:“听我指挥”,随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没有人因为他的年纪小不信任他,大家都听从他的安排。
在他的指挥下,我军不仅成功打退了这次进攻,反而还夺回了阵地。
敌人撤退之后,李来柱组织部队重新修整工事,他知道敌人还会过来的。
果不其然,敌人并不想给我军喘息的机会。这次,双方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在次将敌人打退之后,李来柱身边只剩下十几名战士了。
而敌人的下一次进攻,马上就来了。
就在这令人绝望的时刻,援兵终于赶到了。李来柱看到援兵之后,才终于一头栽倒在战场上。
战斗结束之后,李来柱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养好伤之后他又回到了心爱的部队。他在之后的战斗中立下了更多的功劳,并在1988年晋升为中将,后来又晋升为上将。
1993年,李来柱成为北京军区司令员,为军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
血战双堆集,2024-12-09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沈前程 董木子
淮海战役关键一战: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联合作战,国民党王牌黄维兵团全部被歼,河北共产党员,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