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谁能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国货顶流李宁,会因为一张合照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
早些年,李宁靠着“国货之光”的招牌,再加上一堆知名运动员代言,在运动品牌圈那可是妥妥的顶流。
稳稳坐在头部品牌的位置上 ,大家提起国产运动品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线上销量,一直都特别能打,粉丝基础也相当庞大,堪称国货运动品牌里的“老大哥”。
可最近这波谜之操作,直接让消费者用脚投票,股价和销量双双暴跌,这件事情闹得这么大,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红婵,这个从湛江小渔村走出来的00后跳水天才,这几年在国际赛场上简直是“水花消失术”的代名词。
她一跳成名后,不仅收获无数奖牌,还成了全民偶像,收获了一大波全球各地的粉丝,全红婵和李宁的合作。
刚开始确实是双赢局面,全红婵这个小姑娘小姑娘用自己的国民度给品牌带货,李宁则提供专业装备和商业资源。
记得4月份上海航天论坛上,全红婵特别真诚地跟李宁说,希望能穿航天主题的跳水服比赛,还一口一个“李伯伯”叫得特别亲切。
李宁当时当场就答应下来,态度特别积极,那段时间全红婵虽然比赛拿了银牌,李宁二话不说就发海报力挺,配文“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这波互动直接把话题热度拉满,同款运动鞋一天就卖出去一万多双。
相关话题阅读量轻松突破5亿,李宁靠着这波营销,既赚了口碑又赚了真金白银。
谁能想到,短短一个月后剧情大反转,在5月6号奥委会签约仪式上,李宁的安排让所有人都看傻了眼。
之前从没合作过的陈芋汐,就因为最近比赛成绩好拿了冠军,直接被安排在了合照C位,反而是跟品牌合作两年多、实打实带来巨大收益的全红婵,被挤到了边上。
更让人寒心的是,就在风波前一天,全红婵还在采访里吐露自己训练遇到瓶颈,状态不太好。
结果李宁不仅没像以前那样支持鼓励,转头就跟陈芋汐签了合约。
这下粉丝彻底炸锅了,要知道全红婵的粉丝群体购买力有多强?他们贡献了李宁电商渠道30%的销售额。
联名款的复购率更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摆在这儿,李宁却选择“冠军至上”,这不是把支持者当冤大头吗?
愤怒很快就转化成了实际行动,电商平台上,全红婵同款卫衣的退货率从3%直接飙升到72%,几乎所有退货理由都在说“不想支持忘恩负义的品牌”。
打开李宁直播间,弹幕全是骂声,“过河拆桥”“只认冠军不认人”这样的评论刷屏,主播半小时内道歉三次都压不住,最后只能关闭评论区。
资本市场反应更快,5月8号当天,李宁股价一开盘就往下掉。
虽然单日跌幅不算特别夸张,但背后反映出的是投资者对品牌未来的担忧。
这一天,李宁港股市值直接蒸发8亿,连摩根士丹利都紧急下调评级,建议谨慎持有,真金白银的损失,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这次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果。
这个事情在网上讨论得特别热烈,不少网友吐槽,说李宁这吃相太难看。
全红婵给品牌带来那么多流量和收益,说抛弃就抛弃,眼里只有冠军成绩,一点人情味都没有。
还有消费者表示,以前出于支持国货的心态买李宁,现在这个事情太让人失望,以后不会再光顾了。
更有人拿安踏做对比,说看看人家对低谷期的樊振东,三年多没拿冠军都不离不弃,李宁倒好,全红婵一失利就变脸,这差距太明显了。
当时樊振东职业生涯有过长达329天的冠军荒,那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外界质疑声不断,比赛成绩也不理想。
但安踏始终坚定支持,不仅给足资源,还在精神上鼓励他,正是这种不离不弃的态度,帮助樊振东走出低谷重回巅峰,安踏也因此收获了“重情重义”的好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再看看李宁这波操作,问题可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说白了,这不单单是一时决策失误,而是品牌骨子里一直存在的短视毛病,在这次事件里彻底暴露出来了。
过去这些年,李宁做的不少决定,都只顾着眼前那点蝇头小利,这次全红婵的事,就是把这种只顾当下、不管长远的经营思路,完完整整摆在大家面前了。
只看重短期的冠军效应,把合作当成一锤子买卖,这种做法或许能换来一时的流量和热度,但是从长远来看,根本留不住消费者的心。
现在的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牌的价值观和人情味,一旦发现被当成“韭菜”收割,肯定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
其实回顾李宁这几年,类似的争议事件真不少,2022年秋冬新品发布,那款设计被质疑像日本军装的外套,当时高管解释说是借鉴中国古代战盔。
这种说辞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因为日籍高管的身份让事件持续发酵,最后股价大跌,市值缩水严重。
2023年又被央视点名批评,说品牌过度追求利益,搞联名款、限量款玩饥饿营销。
导致消费者好感度直线下降,这次全红婵事件,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把之前积累的问题全引爆了。
对李宁来说,现在想要挽回局面,光道歉肯定不够,首先得重新审视和代言人的合作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唯冠军论。
其次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别总靠营销噱头,最重要的是真诚回应消费者关切,拿出改正错误的实际行动。
如果还是抱着短视思维,未来恐怕连国货品牌第一梯队的位置都保不住,最终被市场淘汰。
这次李宁的翻车,也给所有品牌都提了个醒,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一定要守住诚信和道德底线。
消费者的信任是很重要的,一旦打碎很难复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真正把消费者放在心上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