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妇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托县级综治中心大平台,建设以12338为统一标识的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坚持以民为本,受理维权咨询、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做实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在机制融合、资源整合、服务聚合中彰显“联”字优势,提升维权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便利化水平,焕发“她调解”新活力,积极守护“她权益”。

做实“家门口”调解服务

立足乡级综治中心“前哨站”功能定位,将妇联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力量整合,构建“扁平化”服务体系。在全县8个乡镇、103个行政村、8个社区设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推动乡村两级妇联干部、妇联执委等力量进驻,婚姻家庭纠纷排查中,发挥妇联干部“熟人、熟地、熟情”优势,协同联动政法委员、网格员等,开展柔性调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清水河县妇联主动融入县级综治中心“统筹调度”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实现“源头治理”。加强联系,与公安、检察院、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分析全县婚姻家庭纠纷趋势。在县级综治中心设立12338妇联维权轮驻窗口,并开通12338热线电话,通过轮驻、志愿服务等方式充实维权力量,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社会救助转介、法律政策咨询解答和法制宣传教育、信访接待办理等工作。联系整合资源,与综治中心调解专家库和工作队伍协同联动,依托专业队伍调解组织,提供针对性服务,从感情、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多角度的劝解,实现“发现问题在中心,服务跟进在基层”。

织密“全周期”防控网络

各级妇联强化资源整合,县级综治中心成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主阵地”。阵地融合,精准“靶向化”化解纠纷。以“巾帼普法乡村行”为抓手,坚持“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相结合”,依托“清水河县妇女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推送各类维权知识,邀请专职律师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利用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室等各类阵地,宣传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十百千万巾帼大宣讲”开展理论宣讲活动。通过构建“预防+调解+普法”的全链条治理模式,推动将婚姻家庭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凝聚“她力量”,守护“她权益”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巾帼力量。

来源: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