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到山东旅游,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圣人故里曲阜三孔?如果说到济南,你第一个要看的是不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这两个地方都和一个人有关,三孔景区仰圣门上的“宫墙万仞”和孔庙第一道牌坊“金声玉振”坊都是他题写的,趵突泉畔的趵突泉碑也是他题写的,这个人就是胡缵宗。
胡缵宗不是济南人,但胡缵宗在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曾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十五年(1536年)二月,胡缵宗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在济南主政山东三年多,加上其任山东布政司左参政的时间,在济南应有5年之久。
胡缵宗,号可泉,又号鸟鼠山人,陕西秦安(今属甘肃)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三甲第一名,官至右副都御史、山东巡抚、河南巡抚。
胡缵宗为官律己爱民,无愧于循良,政声斐然;为学则是自成风格的一代大儒,又是真草篆隶各体兼善的大书法家,墨迹至今还遍布大江南北。
到趵突泉旅游的,看着趵突泉观澜亭前的“趵突泉”三字的石碑,一定会听到导游忽悠,“突”少了一个点,这是一个错别字,那么这个点跑哪儿去了?答:“飞到大明湖的明字上去了”。
趵突泉碑刻就是胡缵宗任山东巡抚的时候所题。民间传说,当年不少碑刻,因为泉水大时被冲走了,就想着找一个大官,得镇住泉水,这就找来了胡缵宗,果不其然,480多年过去了,趵突泉石碑还巍然屹立。
至于“突”少了一点,其实就是书法中的一种平衡写法而已。不过导游们演绎的故事,让来旅游的游客平添了许多乐趣,也让一代大儒胡缵宗留声趵突泉480年。
胡缵宗在济南,当然也走过不少地方,写下了不少关于济南的诗词,其中就有《饮趵突泉》:
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泠然。
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滚滚波涛生海底,芃芃蕊蕚散城边。
秋光一片凌霄汉,最好乘槎泛斗前。
胡缵宗对趵突泉的赞誉,与张养浩的“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朝时的济南城城墙已经改为了砖城,名副其实的是一城山色半城湖,胡缵宗的署衙(今山东省政府驻地)就在大明湖前,他曾作《寓山侍御邀泛历下湖亭》一诗。
暇日拿舟历下亭,当湖卷幔草花馨。
晴翻夙藕云犹湿,晓裹疏荷露未零。
泉涌楼台新水白,树浮城堞远山青。
更催鹭鼓还呼酒,急管繁弦客半醒。
诗中对大明湖的美景描绘的几近声色。闲来无事,这胡大人也会常与三五好友泛舟湖水,尽享山水美景。
汉朝时期的济南隶属于平陵城,也就是现在的章丘龙山,那时这里才是济南郡的治所,济南民间一直流传着“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的说法。时过境迁,明朝时,平陵城已经了无踪迹,但胡缵宗经过这儿时,写下了《经平陵城》:
昔为平陵城,今为章丘地。
燕雀空有情,第宅复何处。
在昔为沧海,在今为桑田。
乃知天地化,阴阳时变迁。
沧海桑田,胡大人抚今追昔,忍不住感叹风云变幻,世事无常。
济南解放阁下的黑虎泉,以“黑虎啸月”而闻名,是济南旅游不可或缺的景点,而文人雅士为它赋诗写词的少一些,但胡缵宗却写了一首《过泉留题》:
济水城南黑虎泉,一泓泻出玉蓝田。
巨鳌伏地来河内,灵液流云到海边。
杨柳溪桥青绕石,鹭鸶烟雨碧涵天。
金汤沃野还千里,春满齐州花满川。
相当于山东省长的大作,肯定有人吹捧啊,当时的济南府同知田良、通判武功勒石于黑虎泉上,只不过这块石碑现在收藏在了济南市博物馆中。
千佛山南面的佛慧山,在明朝时期应当算一处秘境,山中的开元寺在当时名气很大。农历的九月九,重阳佳节,咱们的巡抚大人也来此与民同乐了,并写了《九日登(济南)开元寺》
半天采菊坐重阳,碧巘苍崖寺欲藏。
当殿泉函甘露白,背岩峰掩弱云黄。
山阿屈曲乾坤小,洞石清虚日月长。
笑把茱萸对霜鬓,扫霞到处草花香。
不过,他没有伤叹“遍插茱萸少一人”,而是“笑把茱萸对霜鬓”。
胡缵宗,作为山东的主官,对济南可谓是情有独钟,济南这座城市,也没有埋没了他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