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在感叹“历史总在进步”,那么当下美国便让你明白——

有时候历史不是螺旋上升,而是按着原地转圈。

当特朗普宣布美国已和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熟悉的恍惚感。仿佛穿越回了1953年的板门店。

是的,美军又一次在没打赢的情况下,和对手签了停战条约。



第一次是1953年的《朝鲜停战协定》,美军打了三年,终于低下了头;

第二次是2020年的《多哈协议》,美国灰头土脸从喀布尔撤军;

第三次就是如今的“红海停火协议”,不打了,摊牌了,谁爱打谁打吧!

仗没赢,人先撤;态度强硬,脚步却软。

而且这次,美军不光撤,还把以色列“忘”在了战场上。

那么问题来了,胡塞武装凭什么能迫使美国停战?以色列又为啥成了最无语的“局中人”。



“第三次没打赢就签协议”,美军又来了套“战略式体面撤离”

从朝鲜、阿富汗到也门,美军这三次“打不赢就签字”的套路越来越熟练。

1953年朝鲜战争,前线僵持,伤亡巨大,美军只能原地画圈。

2020年阿富汗战争,塔利班愈战愈强,美军夜撤,塔利班归位。

2025年也门冲突,美军空袭不管用,地面更不敢碰,世界强国硬是和山地游击队签了停战协议。

你说是美国爱和平?不,是战不动了。



朝鲜战场打到最后,美军心态崩了,无奈低头。阿富汗干了几十年,塔利班卷土重来,白宫终于醒悟:这地方没底线,撤!

如今的胡塞,空袭1年半,不仅基地没清空,反而让人家把无人机、导弹玩得越发熟练,美军成了练兵靶子。

到了这一步,美国战略团队只能苦笑着对特朗普说一句:总统先生,我们再不签,就真要变成第二个伊拉克了。



胡塞凭什么让美国签协议?

别再低估胡塞了。

这支曾经被外界看成“拖鞋游击队”的武装力量,已经完成了三连跳:

从部落民兵到地区游击武装,再从山地打击到无人机空袭港口。现在更是成为了能和美国对话的战区参与者。

很多人不解,胡塞为何越来越强?



在战术方面,胡塞武装机动灵活,三小时袭击后立即隐身,精确命中后拒不承认,搞“模糊战术”,让你无法追责。

在打法上,胡塞已熟练使用现代化军备,不仅会用无人机,还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艇、水雷、航拍卫星图……早已不是过去的AK47拖鞋部队。

胡塞武装打击目标精准,他们不是乱射,而是针对性打击港口、油轮、输油管、关键海峡——打的就是红海经济命脉。

打了1年多,美军空袭数次,胡塞不仅没被摧毁,反而战术越打越成熟。在生存能力,属实有点惊人。

所以,美军这次签的是“不得不签的协议”——再打下去脸面和资源就要一起亏光了。



被抛弃的以色列

特朗普宣布“和平快讯”,称胡塞武装同意不再威胁中东航行安全,美国会停止对他们的空袭。

此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市场一度以为红海安全局势即将好转。结果马上,胡塞发言人阿卜杜勒-萨拉姆直接补刀:停火不包括以色列。

美军倒是拍拍手走人了,以色列:你们是不是忘了点啥?

此时美国已经撤掉航母、停掉空袭、召回侦察机,红海沿线回归平静。



胡塞很清楚自己的协议不包含以色列,于是很快就表了态:以色列国防军表示,监测到一枚从也门发射的导弹落在以色列境外。

虽说没有重大伤亡,但以色列的愤怒不需要翻译:我们还在战斗,你就停火了?!

要知道,以色列过去几十年一直把“美国是我们唯一的安全背书”挂在嘴边。可现在,情况变了。以色列遭遇“战略断崖”,一觉醒来,发现背后的山塌了,周围只剩你自己。



美国此番释放了三重战略信号:

一、美军正在减少直接介入;

二、特朗普政府正在转向“优先本土利益”;

三、以色列必须学会“自力更生”而非“呼叫盟友”。

问题是,谁来补上美军空袭撤离留下的真空?以色列空军?还是靠欧洲国家“喊两嗓子”?



特朗普的“协议外交”:短期止痛,长期烂摊子

特朗普这几年的外交风格,一直以快刀斩乱麻著称。

对伊朗退协议,对阿富汗签协议,对乌克兰慢拖,对胡塞又签协议。

他不是不强硬,而是在“打赢不了”的战争里不再投入情绪。

这其实就是战略止损派的典型表现,别管丢多少棋子,先把手收回来保命。

可问题是胡塞还在打,以色列还在挨。

于是,每次美国用协议“脱身”,对手就学会了一件事:只要我打得够久,美军就会妥协。

这种信号是致命的——不光激励了敌人,还会让盟友产生怀疑。



那么美国这次到底输了还是赢了?

从战场视角看,美国没有赢,但也没输,只是彻底打不动了。

从全球视角看,这第三份“非胜利停战协议”,标志着美国全球介入力再下台阶。

美军不是弱,而是现在太怕打看不到终点的战争。

至于以色列,它或许不会倒,但它需要学会在失去“战略遮阳伞”后,重新撑起自己的防火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