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密码|三皇五帝时代人名特点
文/子椿
人类从万物中脱颖而出,进入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标志是文字。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反映在每个个体身上首先是姓名。姓名是每个人的代表符号,是区别每个人的第一抽象特征。
翻阅历史,查找典籍。就会发现,时代不同,人们姓名不但多不相同,而且有各自的特点,明显都带着时代特征。那么,具体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就来盘点历史各朝代人们姓名取名的特点和规律。先从远古文明时期谈起。
一、中华远古文明史是信史
据古迹遗存和考古发掘的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晚形成于距今80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也就是仰韶文化时期,因为大量出土的彩陶、石器、骨器等器物和房基灰坑证明,我们的祖先在那时已经形成了农业聚落,开始人类文明的萌芽。
然而,国人也知道,我们能够记载的古文明史是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的。可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字。难道就像西方学者认为的那样,夏朝以前的都是伪史吗?
否也!要知道中华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一是中华文明是唯一文字未中断的文明,从甲骨文到汉字一脉相承。二是不像其他文明受到入侵或生态变迁而消亡,古遗存被抛弃,以至于现代被发现。中华文明是层累文明,历经几千年战火兵燹,容易出现古迹湮灭的现象。但是不能因为鲜有发现而大放厥词。
而又或,以没有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字为由来否定历史,这都是荒谬无知的。要知道,在上古时期,古人还没有制作甲骨文,只是用结绳记事。《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其实,结绳就是文字的最初雏形。但是绳子难以保存,只好依靠口口相传,血脉延续。在黄帝时期,史官仓颉发明了文字,使得古人正式进入文字文明史。
战国时期典籍《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淮南子·本经训》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文字创建以后,如何保存和流传?古人把文字刻在竹木上,或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由于竹木保存时间短,我们现在不可能看到上古文字。但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却不少有幸保留下来,使得我们经过几千年仍然能够看到古人的文字智慧结晶。
从现存甲骨文来看,殷商时期文字在构形方式和构形系统已发展成熟。由于文字演变最少需要数百年,所以也证明了文字很早就存在了,那么黄帝时期发明文字是可信的。
至于口口相传的历史,虽然中间难免有所舛误和夸张。可是,大体脉络是清晰地,大事记载是准确的。这点,从人们(民国时期)对太史公《史记》帝王世系怀疑,到甲骨文证明传世文献大致是正确的。说明我国历史确确实实是信史,而不是后人杜撰的。
二、三皇五帝时期著名人物
在确定了上古是信史后,我们再来谈谈三皇五帝时期人们的取名。由于时代久远,文字的湮灭,史料匮乏,能够给后世留下姓名的不多,仅仅有百多位先祖,而且不外乎都是对后世有贡献的人。有的人经过演绎,成为神话传说。但是神话一般都有原型,因而,我们暂且盘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1、洪荒时期
盘古氏——人类之祖,神话中的创世神。
2、三皇时期
天皇氏——制作天干地支,确定纪岁。《三五历纪》:“岁在摄提(摄提格,即寅年),元气始肇,有神灵,一人十三头。”
地皇氏——有神圣人十二头,号地皇。(《三五历纪》)
人皇氏——有神圣人九头,号人皇。(《三五历纪》)
华胥氏——据传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
伏羲氏——简称伏羲,尊称羲皇,史称太昊、庖牺氏或太昊伏羲氏,亦作太皞、大皥。人文始祖,创八卦、教渔猎、制婚姻,与女娲并称。
女娲氏——简称女娲,尊称娲皇。创世女神,传说以黄土造人、熔五色石补天,与伏羲同为福佑社稷的正神,人首蛇身形象广泛流传。
神农氏——炎帝(赤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氏。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帝王世纪》)
有巢氏——人文始祖,号“大巢氏”,巢居文明的开拓者。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被尊为燧皇,传说是伏羲氏之父(《三坟》)。
祝融氏——号赤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南方神、南岳神、南海神、夏神、灶神,为五行神之一。
共工氏——又名共工、康回、孔壬,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炎帝的后裔,祝融的儿子。怒触不周山引发洪水,与颛顼争帝位失败。
有熊氏——少典,伏羲和女娲之子。《国语》载少典娶有蟜氏女(任姒),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
(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西晋时期《伏羲女娲图》)
3、五帝时期
黄帝——别名轩辕氏、有熊氏、帝鸿氏。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统一中原、始制衣冠音律,被尊为“人文初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娶妻西陵氏之子嫘祖,生玄嚣、昌意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少昊——黄帝长子,名玄嚣,亦作少暤,名挚,又作质,号金天氏、穷桑氏或朱宣氏,号白帝。
颛顼——又名颛顼帝、黑帝、玄帝、乾荒、干荒,号高阳氏,昌意(未在位)之子,黄帝之孙。
帝喾——号高辛氏,姬夋(qūn),蟜极长子,少昊之孙,黄帝的曾孙。
帝挚——姬挚(zhì),帝喾长子,黄帝的玄孙,禅位于弟弟尧。
帝尧——又称唐尧,名放勋,帝喾次子,黄帝的玄孙,号陶唐。
契——又名卨,别称“阏伯”。契是帝喾与简狄之子、帝尧异母弟。契成为商始祖,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先祖。
帝舜——又称虞舜,名重华,瞽瞍长子,颛顼的六世孙,黄帝的八世孙,号有虞氏。
蚩尤——九黎部落酋长,兵主战神,与黄帝征战失败后部分融入华夏族。
鲧——姬鲧(gǔn),颛顼的之子,大禹的父亲。
句芒——名重,少昊之子,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
蓐收——又名该,少昊之子及其辅佐神,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金神、秋神、西方之神、天之刑神,五行神之一。
蟜(jiǎo)极——黄帝和嫘祖之孙、玄嚣之子、帝喾之父,尧、契、后稷之祖父。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生于稷山,被尊为稷王(也称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三、三皇五帝时代人名特点
上古时期,人们物质匮乏,生活穷苦,时常受到野兽侵袭,还有洪水冰火之灾。为了对抗自然,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群聚在一起,组成一个部落,这就产生了最早的氏族(这里的氏和后代不同)。此时期人名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起名随意,没有规则。综上罗列,上古时期人名没有规则,随意命名。
2、氏族居住地特征命名。氏族部落选择宜居之地,或水边,或穴居,或树巢,或高原,往往以居住地特征为名。如有熊氏、有巢氏、帝尧等。
3、人名和部落有紧密关系。往往首领名字就是部落名字。
4、结合崇拜命名。如女娲是结合生殖崇拜。
5、个人特征取名。如舜的父亲双目失明叫瞽(gǔ)叟。
6、后人根据先祖事迹和贡献命名。如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尝百草,轩辕氏发明车辆等,伏羲氏制作庖牺等。
7、开始构建族系。从人类始祖开始,人们有意识地构建血缘族系,追本溯源,如伏羲女娲为华胥氏之子,颛顼为黄帝之孙,帝喾为黄帝曾孙等。
四、小结
以上就是上古时期人名的由来和特点。概而言之,上古文字创立之初,一切都没有规则。往往人名也随意,只是用作记事记谱系之用。笔者鲁钝,难免失之偏颇,您有什么看法,敬请指教。
2025/5/10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