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2025年8月7日-17日在成都举行。成都世运会共设34个大项、60个分项、255个小项,无论是项目设置,还是参赛规模都将创新高。在成都世运会上,龙舟将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届时,激越的鼓声将响彻兴隆湖,舵手、划手甩开膀子划动桨板奋勇争先,国家级非遗的风采将通过顶级大赛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龙舟起源于远古龙图腾崇拜,古人以划龙形舟祭祀水神,祈祷风调雨顺。中国制船技艺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已制作出木桨。为祭祀盘瓠,湖南沅陵人早在5000多年前就造龙船,比楚人祭奠屈原早了3000多年。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吴、楚、越三国盛行龙舟竞渡。



战国时期,屈原投江后,楚人划船打捞并投粽,逐渐演变为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三国时期周处所著《风土记》明确记载端午龙舟竞渡为民间风气。到隋唐时期,龙舟走向宫廷,据传唐玄宗李隆基曾造大型龙舟20余艘,同时赛龙舟成为一项独具特色且非常隆重的竞赛活动,为了裁定名次,主办方在终点插上一根长竿,竿上缠上五颜六色的锦布,称为“锦标”,也叫彩标。唐朝诗人李群玉在《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中描述,“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到宋代,赛龙舟“锦标制”更加完善,赛事规模也更大,北宋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时赛龙舟的盛况。黄裳在《减字木兰花·竞渡》中描述,“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龙舟赛在成都源远流长,河流纵横的新津,因码头众多早在唐代就开始举办比赛。唐玄宗李隆基、“诗圣”杜甫留居成都期间,都曾到新津观摩龙舟竞渡。1953年开始举办的新津龙舟会,至今已举办了28届,不仅有龙舟夺标,还有抢鸭子等项目。1984年,龙舟成为中国正式体育项目。随后,成都各地龙舟赛丰富举办。2010年,龙舟进入亚运会,2021年龙舟作为奥运展示项目并启动入奥程序。2024年都江堰、新津、双流、大邑、金堂等都举办过龙舟赛。还有22天,2025年端午节就将来临,届时赛龙舟又将走进成都人的端午节。



2025年成都世运会是龙舟项目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赛程为期2天,共有12支队伍、144名运动员参赛。龙舟分为8人座龙舟和10人座龙舟,每支队伍有舵手、鼓手和划手。舵手掌控前进方向,鼓手通过击鼓控制划桨节奏,划手按节奏同步划桨,推动舟船前进。世运会龙舟比赛场地赛道共6条,每条赛道长500米,宽至少9米,水深2米。比赛距离为200米、500米和2000 米。各参赛队伍在各自赛道内同时起航,以龙头最前沿到达终点的顺序决定名次。龙舟比赛强调集体协作,要求每名队员都能突破个人意志和身体上的限制,以团队精神完成比赛。

除龙舟外,还有2个水上项目是首次进入世运会正赛序列,分别是自由式潜水和摩托艇动力冲浪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胡锐凯 AI制图 新华社 编辑 曾雪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