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之后,印度开放了巴格利哈尔水电站的两扇水闸,以及萨拉尔水电站的三扇水闸。这波操作看似简单,实则背后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印度在切纳布和杰赫勒姆两条“巴基斯坦份额”西河的上游,总共有5座水电站,但真正能通过闸门调解水量的只有三座,除了萨拉尔和巴格利哈尔,还有个杜哈斯特水电站,不过这杜哈斯特就是个“打酱油”的,它主要用于排沙,属于典型的径流式水电站,几乎没法起到断水的作用。所以,这次印度把之前关掉的闸门全打开了,算是彻底认栽了。

从时间线上看,印度从4月23日开始逐步下闸,巴方监测到切纳布来水从29,675立方英尺/秒暴跌到11,423立方英尺/秒。到了5月4日,萨拉尔和巴格利哈尔两座水电站的5扇闸门完全落下,下游部分河段都能步行通过了,这缺水缺得够严重的。印巴局势持续升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水资源之争。

印度这次想卡巴基斯坦的脖子,但它根本没那能力。根据《印巴水条约》,印度只能建径流式水电站,理论库容很小,根本没办法彻底给巴基斯坦断水。要是一直憋着不放水,印度自己先得遭殃,尤其是在暴雨来临的时候。这次印度突然开闸,说是因为暴雨导致水位上升,要缓解大坝压力,可要是单纯为了泄洪,根本不用把所有闸门全开,这背后明显还有服软的意思。

其实,空战失利之后,印度就已经向巴基斯坦喊话,说不想继续升级局势了。再加上开闸放水,这就是印度认栽的信号。印度人向来嘴硬,还玻璃心,这次5架战斗机被击落,面子已经丢尽了,再开闸放水,更是把服软的信号放得明明白白,这可相当罕见。但没办法,大自然给了台阶就得赶紧下,真下雨了,不抓住机会,接下来只会更难受。

从断水这事儿来看,印度明显是故意挑事。因为协议的限制,印度在水资源方面卡巴基斯坦脖子根本没那么容易,只能卡上几天,影响十分有限。回头看,印度当时下闸就是为了升级局势,水闸一关,巴基斯坦就说这是战争行为,印度就有了开战的借口。印度以为自己常规军力远超巴基斯坦,而且“阵风”战斗机入列多年,准备得很充分,想为上一次飞行员被俘虏的事儿报仇。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印度自己升级局势,出动大量战机和巴基斯坦打了一场当代规模罕见的空战,结果被剃了光头,0比5落败。

被打败之后,印度也不装了,赶紧开闸放水,这就是被打怕了,想赶紧缓和一下局势。不然再次闹大了,打还是不打?不打就是怂了,再打又没打过怎么办?这次印度算是彻底明白了,在绝对实力面前,耍小聪明根本没用。

这次事件也给国际社会提了个醒,在水资源争端上,任何单边行动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印度的这次失败,也让其他国家看到,违背条约、强行挑衅的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未来,印巴之间的水资源之争可能还会继续,但如何在条约框架内和平解决争端,才是两国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毕竟,靠武力和威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