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9日)下午,上海医大医院与上海大学医学院召开医工交叉战略合作发布会,共同成立AI医疗联合创新研发中心,将为临床诊疗、患者服务及医院管理注入智能化新动能。
随着2025年医疗AI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加速落地,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医疗质量提升的关键力量。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分类界定指导原则》鼓励医疗机构与高校联合开展AI临床转化研究。在此背景下,上海医大医院与上海大学医学院强强联合,整合三级综合医院临床资源与高校科研能力,聚焦“AI+医疗”场景创新,共同打造医疗AI产业化应用示范高地,创建具有示范意义的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
上海医大医院院长刘春龙表示:“中心将依托上海大学医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结合医大医院门诊量的真实场景,形成临床需求-技术研发-应用验证的闭环模式。”据上海大学医学院卞月珉教授介绍:“医学教育讲究‘见千例而识病’,但传统模式下,一个医学生要20年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现在,我们以医院的真实病例为教材,以专家的决策路径为教案,用强化学习训练AI。专科AI模型将‘双轮驱动’——既吸收国际先进算法,又通过本地医疗数据微调,确保技术适配中国患者特征,就像培养最优秀的实习生,让它不仅记住《诊疗指南》,更理解中国患者的特殊性和医生的临场权衡。”
“AI医疗联合创新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们从单一技术应用转向跨学科协同研发体系。”上海医大医院AI事业部负责人傅恒宽表示,“依托上海大学在机器学习、药物发现等领域的深厚积累,我们将加速打造‘医大专属AI’,让技术更懂医疗需求。中心后期将推出多项创新应用,覆盖诊疗全链条,比如患者端‘AI健康管家’将同步手机摄像头监测心率,通过微血管搏动分析评估心血管风险;心理科将引入情感分析技术,实时识别患者语音中的抑郁指数,辅助医生干预。在医院管理端,将通过AI自动化监控系统能预测取药高峰等。”
新成立的AI医疗联合创新研发中心汇聚了上海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学者与医院资深临床专家,由上海大学“伟长学者”卞月珉教授领衔、带领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将携手医大医院AI事业部团队,探索医疗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计划年内落地多个专科AI模型,逐步推进脑卒中思维链模型、皮肤病AI辅助诊断等项目的临床验证。
未来,上海医大医院还计划建设线下医疗体验中心,让市民直观感受AI技术如何守护健康。
记者:李艳丽(首席)
摄影:李艳丽(首席)
编辑:朱人杰
责任编辑:李艳丽(首席)
终审:潘胡刚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