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中,究竟被击落了几架现役战机,印度遮遮掩掩——这个也能理解,毕竟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同样,二战时期的日军更是如此,他们对派来了多少侵略军、伤亡了多少总是“算”不清楚。
我们的抗日战争就远远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的时间,因为日本对我们领土的觊觎从19世纪下半叶就开始了,更别说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既是日本侵略我们的开始,也是我们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开始。
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的枪声划破夜空,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仅仅几个月时间,东北三省沦陷,而此时日军在东北的武装力量并不算多。
其中正规军兵力以关东军为主,但只有约1.5万人,包括第2师团(缩编后约10400多人)和6个独立守备大队(约4000多人)。
而辅助部队则是驻守旅顺要塞的部队、重炮兵大队及预备役人员(即在乡军人)等约1200多人。
剩下的就是警察部队,大约在1万人左右,主要负责南满铁路沿线的治安维护。
所以,“九·一八事变”前日军部署在东北的全部武装力量大约为2.5-2.6万人左右,此时日本国内的常备正规军队约为23万人。
1937年7月7日,宛平城外的卢沟桥枪声再起,日军步步紧逼,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平津门户洞开,华北危在旦夕——此时的日军,不再满足于“局部控制”,他们索性撕下伪善的面具,干脆直接升级成全面侵略。
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日本本土的正规军队已经扩张到45万人;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战役中,日军总计派遣了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到1937年底时,日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08.4万,而这一年日本的总人口只有7000-7100万,已经开始穷兵黩武了。
而这时的日军,野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了极点,整个中国都成为他们疯狂吞噬的目标,包括飞机的数量,从1931年的600多架也迅速扩增为1937年的近2000架;日本海军也扩充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员编制。
1938年武汉会战的外围战斗打响之前,日本在我国的兵力已经上升到多少了呢?
1938年4月至6月,日军扩建了第15、第17、第21、第22、第23、第27、第104、第106、第110、第116共10个师团。
这10个师团,除第23师团及第104师团调至我国东北海拉尔和张鼓峰(第104师团后又转至大连准备进攻广州)外,其余8个师团于7月中旬全部调至中国关内,其中第27师团在华北,该军为原“中国驻屯旅团”扩编而成。
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又6个混成旅团,共约90余万人,除日本国内留近卫师团和第11师团、朝鲜留第19师团、台湾留半个混成旅团外,其余包括关东军8个师团全在内约83万人全部都在我国疯狂杀戮,日本当时总兵力的92%左右。
随着日本在我国不断占领许多重要城市甚至当时的首都,到了1938年末,日本把总兵力从100万出头又迅速增加到260多万——他们已经开始感到我国幅员辽阔,而自身的兵力不够了。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
尽管日军最终占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失败,我国军队通过顽强抵抗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后,日军因兵力、资源不足,被迫调整策略,转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进入1941年以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又有了一轮增兵,使得总兵力一度达到了350万人左右。
之所以日军还在搜罗兵源,即使少年也不放过,疯狂地继续增兵,主要是因为日军想借助我国为跳板,开始快速入侵东南亚地区,把战火燃遍整个太平洋地区。
1941年12月,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不得不抽调部分兵力到东南亚、太平洋战场,导致其在中国战场的总兵力降低至300-315万之间。
尽管日军的数量还保持优势甚至还比1937-1938年增加了不少,但兵源质量下降很快。
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日军投入了包含第3、第6、第9师团等在内的诸多常设师团,这些军队武器配备先进,人员训练水平高,被视作当时全球最为强大的陆军力量之一。
到了1944年时,在我国留存的日军部队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临时拼凑而成的“警备师团”与“治安师团”,其战斗能力与早期的常设师团相比,差距甚远。甚至还有许多新编成的“丁种师团”,这种师团连重武器配备都不充足,致使战斗力大幅下降。
究其原因,除了一部分日军主力是被抽调进入太平洋战场,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日军精锐是在我们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被我们彻底消灭了。
而此时的日本,兵源其实已经枯竭:既要保证本土的治安和工业生产,又要保证本土的农业种植和物流运输,尽管日本已经累计建立了168个师团,总兵力高达500多万人,但其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兵源:年老体弱、伤病之人;伤病才痊愈、身体状态非常糟糕的士兵;甚至还有十几岁的未成年人。
至于日军招降甚至主动投靠日军的伪军,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大约有7-8万人;到了1943-1944年,各种各样的伪军共有近80万人,其中关外近20万、关内约60多万。
这些伪军当时,绝大部分既没有足够的训练和装备,更没有战斗意志和信仰,只是跟着日本侵略者为非作歹的汉奸走狗而已。
我们14年抗战下来,日军到底伤亡多少呢?奇怪的是,一向以严谨自诩的日本,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难”,他们自己也算不清,比如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当年年末,日本方面公布的数据是:在中国战场伤亡(不是阵亡)的日军约为44万人。
准确吗?肯定不准。
比如台儿庄战役中,我国军队将号称“皇军之花”的板垣、矶谷两个精锐师团打得惨不忍睹,战场上尸横遍野,战壕里鬼哭狼嚎。
战后我方统计日军伤亡至少超过2.4万人,而日军方面只报出了万余,相差2倍以上。
比如1944年的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倾尽三路大军约20万人,妄图攻占长沙,结果被我军痛击,日军至少伤亡3万以上,但日军战报却只承认伤亡1.2万人。
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兴起确认侵华战争真实伤亡,通过详细查阅当时留下了的资料,尤其是观察日本供奉和祭祀阵亡灵位的数量(至少供奉和祭祀的地点,大家都知道),给出的数据是: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共伤亡至少210-220万人,其中侵华日本共伤亡78万左右。
78万,已经远远超过1945年日本官方给出的伤亡数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可日本官方始终对真实的伤亡数据讳莫如深,那么日军在中国战场的真实阵亡数字大概是多少呢?
最保守的是在48-555万人之间——还有一个数字是大约在120-130万,这并不是搞错了,而是将阵亡数据与受伤数据合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