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方强暴雨落幕:破纪录降雨结束春季节奏重启

随着5月9日晚华北气旋继续南压,并最终与江淮气旋汇合东移出海,这场覆盖南北的大范围暴雨过程终于接近尾声。此次过程影响范围极广,尤其在华北地区表现异常剧烈。根据统计,截至5月9日20时,北京、河北、山西三省市共有24个国家级气象站打破了当地5月份单日最大降雨纪录。尤其是在涞源、徐水等地,不仅首次在5月出现了达到大暴雨级别的降雨,涞源的累计降水量更是几乎将该地历史记录翻了一番,堪称以冬春体感温度打出了汛期暴雨级别的效果。



自动站数据显示,北京及河北局部地区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超过160毫米,对城市排水系统和交通造成了阶段性压力。可以说,这场降雨在气象观测上已具标志性意义。不过随着气旋远离并逐步减弱,5月10日起,华北的天气将迅速恢复成典型的春末模样——阳光回归,气温舒适,空气也将转为干燥。此次南北暴雨过程,实际上是由高原槽与西北涡叠加共同引发的双气旋系统驱动而成,因此在长三角至江南一带和华北地区同时形成两个强降水中心,导致南北共振、大范围暴雨共现,在5月这种季节里颇为少见。



二、石臼湖大草原依旧,一场大雨远不够解渴

在南方主雨带中,江苏中南部旱区尤其受到关注。5月8日,当江淮气旋南侧猛烈对流发展时,南京、镇江、常州一线终于迎来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一度让人期待江苏大草原——干涸的石臼湖,能恢复部分水面。然而,5月9日重新前往实地查看之后,发现情况并不乐观。



石臼湖曾是江苏南部重要的湖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过去枯水期也常常露出部分湖床,但如今整片湖底基本干裂成片,几乎已成名副其实的大草原。尽管这一轮强降雨给湖区周边带来了几十毫米的降水,但湖面水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泥土依旧干裂,部分裂缝中原本栖息的河蚌仍然没有恢复生机,干裂的纹路仿佛是一场久旱的“年轮”。



这也充分说明,南方特别是江苏南部地区此轮干旱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长时间积累的“降水赤字”所导致。根据气象数据,南京4月份整月累计降水仅5.4毫米,刷新历史最低纪录,甚至低于典型干旱地区如乌鲁木齐。这种级别的旱情,哪怕一场暴雨也很难立即逆转。未来需要连续性、多轮次的有效降雨过程,才能真正扭转目前土壤墒情和水体恢复的被动局面。



不过降雨带来的好处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空气质量大幅提升,连日来的降水将尘埃一扫而空,城市能见度也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气温适中、湿度均衡,为户外活动提供了绝佳时机。短暂的干净空气窗口期也让不少市民抓住机会出门赏景、拍照留念,享受这片刻的清爽。



三、华南降雨未停:暴雨重心南移,强对流仍需警惕

与北方暴雨逐渐结束形成对比的是,南方特别是华南地区的降雨却尚未画上句号。随着锋面南压至华南一带,强对流天气将继续发展。超级计算机显示,5月9日至10日期间,贵州北部和西部、云南东部、广西西部和中南部、广东西部及南部沿海、海南岛以及台湾岛多地将迎来中到大雨,部分区域还将出现暴雨甚至局地大暴雨天气,单日累计雨量可能达到100~120毫米。



不仅降水强度大,过程还可能伴随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现象,最大小时雨强可达20~50毫米,个别站点甚至可能突破60毫米。强对流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包括城区内涝、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仍有发生可能,需特别警惕山区、河谷及地势低洼地带的安全隐患。预计到了5月11日,主雨带将逐步南压进入南海,届时除了海南岛仍有阵性降雨外,全国大部地区将陆续转为晴好天气,迎来一个较为稳定的天气阶段。这一变化也意味着整个华南地区还需再经历约三天的强降雨过程,才能真正摆脱连续阴雨带来的影响。



对于农作物、城市基础设施及旅游出行等方面来说,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既带来了久旱逢甘霖的欣喜,也伴随着局地性灾害风险的考验。建议朋友们应提高警惕,合理安排出行,避开恶劣天气时段,确保人身安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