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这次被乌克兰在阅兵日搞偷袭,面子上肯定挂不住。按他们的尿性,报复肯定是要有的,而且可能会玩得更狠。
首先,军事上大概率会加大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打击。比如能源、交通这些关键地方。之前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俄军直接把乌克兰的电力系统炸得稀巴烂,这次估计也会复制这种打法,甚至更激进。
无人机袭击莫斯科附近目标,俄方可能会针对性地打击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基地和发射场。毕竟乌军最近无人机玩得挺溜,得从根子上削弱他们的能力。
网络战方面,虽然这次断网是俄罗斯自己关的,但保不齐他们会反过来指责乌克兰搞攻击,然后找借口对乌方发动更大规模的网络攻击。之前俄乌在网络上就互相掐过,俄黑客攻击过乌政府网站,乌也搞过俄能源系统。这次可能会升级,比如攻击乌克兰的金融系统或者通信网络,让他们也尝尝断网的滋味。
外交上,俄罗斯可能会在国际上抹黑乌克兰,把袭击说成“恐怖主义”,然后拉上白俄罗斯、伊朗这些盟友一起施压。同时,可能会加强与我们和印度的沟通,争取他们在舆论上的支持,毕竟这两个国家的态度对俄罗斯挺重要的。
至于战争格局,现在双方都骑虎难下。乌克兰有西方撑腰,尤其是美国答应今年给300亿美元援助,还提前给了150亿,这让乌军有底气继续打。
但俄罗斯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伤亡大,但家底厚,还能扛。现在前线的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成了新的焦点,俄军猛攻这里,可能会变成下一个巴赫穆特绞肉机。不过俄军现在每占一平方公里要伤亡近百人,进攻效率越来越低,长期下去消耗不起。
国际上,北约在俄边境搞大规模军演,还拉上乌克兰、日本、以色列,这明显是在给俄罗斯施压。但俄罗斯也不会坐视不管,可能会在周边搞军事演习或者加强盟友关系,比如和白俄罗斯联合部署导弹,威慑北约。
俄罗斯这次被乌克兰在胜利日当天搞偷袭,面子上肯定挂不住,但报复行动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简单粗暴。从最近的动向看,普京虽然宣布了72小时停火,但同时在苏梅州建立了9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这明显是边谈边打的节奏。俄军的战术可能会更注重“精准报复”——比如用无人机群打击乌克兰的无人机生产基地,或者用“伊斯坎德尔”导弹定点清除乌方指挥中枢。毕竟乌军最近频繁使用改装无人机袭击俄本土,俄军得从根子上削弱他们的能力
至于2025年,双方能否达成真正意义的和平协议,目前看可能性很低,主要卡在三个死结上
第一,领土问题没得谈。 俄罗斯坚持要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和乌东现状,而泽连斯基政府若接受这些条件,等同于政治自杀。乌军方刚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反攻,摆明了不想放弃收复失地的希望。特朗普提出的“冻结冲突”方案,本质是让乌克兰用领土换安全,但乌国内反对党已经把这称为“投降协议”,连欧洲维和部队的可行性都被质疑——英法承诺的1-3万人部队,实际可能连2.5万都凑不齐,后勤还得扯皮。
第二,乌克兰得到的外部支持断不了。 美国虽然暂停了部分军援,但5月3日刚批准了3.1亿美元的F-16培训计划,还承诺2025年给乌克兰300亿美元援助。欧洲这边更微妙,德国虽然拒派“金牛座”导弹,但欧盟承诺再提供180万枚炮弹,东欧国家甚至把援助写进了国家预算。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根本没动力妥协。更关键的是,乌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北约化”的作战体系,从星链定位到无人机群协同,战斗力今非昔比,这让他们有底气继续耗下去。
第三,俄罗斯的底线没法退。 普京表面上释放“无条件谈判”信号,但实际条件一点没松口——承认克里米亚、解除制裁、放弃加入北约,这三条都是乌克兰不可能接受的。
更麻烦的是,俄罗斯国内经济已经被战争拖得畸形:2024年GDP增长3.2%全靠军工拉动,民生领域萎缩,通胀率还高达7.8%。这种情况下,普京要是让步,国内精英阶层和民众都不会答应。
不过,理论上也还存在着某种转机,比如特朗普现在急于用“和平缔造者”人设挽救不断下降的支持率。可能会施压让乌克兰接受部分领土让步。
但问题在于,美国自己的立场也在摇摆:一方面想通过《美乌矿产协议》攫取资源,另一方面又不想承担直接军事风险。这种矛盾心态,让所谓的“和平计划”更像是政治表演。
最可能的结局,还是俄乌双方继续陷在“消耗-谈判-再消耗”的恶性循环中,双方谁也无法走出来
俄罗斯虽然在局部能取得进展,但每占领一平方公里就要伤亡近百人,长期下去根本扛不住。乌克兰这边,尽管有西方援助,但基础设施被炸得千疮百孔,民众疲惫感在上升。
或许到2025年底,当双方都打到弹尽粮绝时,才会被迫坐下来谈,但那时的条件可能比现在更苛刻。总之,这场战争已经变成大国博弈的“绞肉机”,真正的和平曙光,可能要等到各方都放弃零和思维的那一天。
当下,离那一天还比较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