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央视“门面担当”康辉,曾经差点连大学都上不成。
不是没考好,相反,康辉当年是河北省高考状元,文化课成绩完全能上清华北大,艺考成绩还是全省第一。
可最终,第一志愿——北京广播学院,却没有录取他。
反而,他收到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通知书:天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这不是天降惊喜,而是如晴天霹雳。
明明全省第一,却落到了第二志愿?连老师都看傻了。
比成绩还高的,是心里的落差。
01
当时的康辉一头雾水。
更痛苦的是,这个梦想了很久的目标,眼看就要被无缘无故抹去。
一旁的父母也着急,但康辉父亲没有多说一句狠话,只做了一件事:跑。
带着材料,带着疑问,他往教育局跑,一连跑了好几趟。
一次又一次问“为什么”,一次又一次被踢皮球。
直到有一次,无意绕开了负责录取的那位“主事人”,结果反倒敞开了突破口。
原来,北京广播学院当年在河北只招三人,康辉本该稳进,却被人暗中篡改志愿。
原因竟然是,负责录取的某位领导,为了把自己女儿送进北广,擅自拦下康辉的志愿,把那三个名额之一留给了自己人。
康辉被顶替,完全是因为太优秀了,才让别人起了歪心思。
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全家都沉默了。
愤怒有,但更多的是不甘。
康辉父亲没认输,他从河北一路跑到北京,前前后后来回几十次,一趟趟进门,一封封信写给学校和教育部门。
靠着最普通的方法,打了一场最难的仗。
直到三个月后,北京广播学院决定为康辉“补录”。
那个熟悉又遥远的通知书,终于来了。
02
很多人不知道,康辉原本是有机会进清华北大的。
考得好、分数高,电话都打到家里来了。
但康辉没有犹豫,他填报的志愿只有一个:北广。
这不是冲动,是坚持。
源头在姐姐的朋友。
当年暑假,那位北广的学长到家做客,几句关于广播学院的描述,让年少的康辉瞬间种下了梦。
从那之后,他拼了命学习语音、普通话、主持,家里没有人走这条路,他就自己摸索。
父母不懂播音,却全力支持,连同学老师都说,“这孩子是真拼。”
拼到了全省第一。
拼来了上央视的机会。拼出了现在《新闻联播》里的“镇场之宝”。
康辉曾说:“我不是靠天赋吃饭的人,我靠的是不认输。”
03
工作上的康辉,是一丝不苟的“国脸”;
生活里的康辉,却是温柔老公、猫狗爸,和老婆刘雅洁恩爱30年,至今像热恋。
结婚那年,刘雅洁提议不要孩子。
康辉听完,没有反驳,只说了句:“你决定,我尊重。”
于是,两人选择了丁克。
别人议论,他不动摇。
哪怕父亲临终的遗憾是“没看到孙子”,康辉也没回头。
很多人不理解,但看两人每天如初恋一样的生活,再多质疑都化成一句“你们真好”。
直到50多岁,康辉偶尔也会感慨:
“如果能重来,可能会想要一个孩子。”但也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04
康辉不是星二代,也没家里人铺路。
他从河北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走出来,一路靠的就是努力。
大学刚进校,发音不过关;上课跟不上,被当“差生”点名;
第一次登台,紧张到说话都打结。
他没有一夜成名,没有捷径。
他花了13年时间,才第一次登上《新闻联播》的台。那时他已经34岁。
有人说他是“天选之子”。但真正的答案藏在一句话里:
“我不是天选之子,我只是从不放弃。”
康辉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总结他的一生:
“我能走到今天,是因为当年我爸没有放弃。”
高考被顶替,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伤口。
但康辉用努力和家庭的力量,把伤口缝合成勋章。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康辉,但每个努力不懈的人,都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