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预想不到,印巴之间发生了冲突,获益和名声最大的,居然会是中国。”
两天前的大规模突袭,让印巴之间的关系突变,甚至还给巴方造成了8死32伤这样的严重伤亡,对此印方却表示他们袭击的都是“恐怖分子”。
这种行为巴基斯坦怎么可能“忍气吞声”,于是一架架从中国买来的战机不断升空,和印方的一百多架战机展开了“殊死搏斗”,可谁也没想到这场空战会以“0换5”这样的结局收尾。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巴方击落的战机中,好几架都是印军花费数亿从国外买来的,开战之前都吹的什么“天下无敌”,结果却连第一轮都没能撑过去。
与印巴这边正“打得火热”不同,根据外媒发布的消息,这几天在我国南海附近“晃悠”的外国军舰数量在不断减少,这个数量甚至已经达到了40%!
印巴空战,歼10成了主角?
印巴又打起来了,这次还是老地方——克什米尔。印度兴冲冲发动空袭,结果被巴基斯坦反手教做人,首日就被击落六架战机,其中还有一架号称“王牌”的苏-30MKI和法国的“阵风战机”。
局势一热,全球目光瞬间投向南亚,仿佛战争就要一触即发。但比起冲突本身,更引人注目的,是这场冲突背后那个“不在场却又处处在场”的国家:中国。
谁也没想到,这次巴基斯坦不是靠老美的F-16立功,而是靠一群中式“家伙”打出了气势。
比如那款歼10C,不仅价格低性能也硬,直接在空战中压制了印度引以为傲的“阵风”。这不是普通的“赢一场”,这是在全世界面前把中国武器“秀”了一把,秀得彻底,秀得干净。
印度那些“阵风”战机,单价高达两亿多美元,印度人当年买得咬牙切齿,结果连巴基斯坦的便宜货都打不过。这还只是表面现象。
真要细看,印度的武器系统简直就是军火展销会凑出来的:法国的飞机、俄罗斯的导弹、美国的无人机、以色列的防空系统,看上去热闹用起来头疼。
前线机场光是各种导弹就堆了三种,中距弹就有米卡、R-77、AIM-120,地勤人员操作起来得翻三本手册,就这还不能保证一定对。
而再看看巴基斯坦,装备清一色中式货。枭龙、歼-10CE、霹雳-15、电子吊舱,全套配齐,性能匹配,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不出错,还省钱。这波打完,全球军火买家恐怕都要重新做功课了——到底是花两亿美元买个面子,还是花几千万买个实用?
当然,这场冲突虽然打得激烈,但离全面战争还差得远,毕竟印度也知道,一旦真打起来,不光是巴基斯坦,连中国那边的压力也会铺天盖地地压下来。
所以现在巴基斯坦还没把底牌全翻出来,中式武器也只是露了冰山一角。就这点火力,就能让印度空军焦头烂额,难怪国际军火圈里已经开始坐不住了。
印巴冲突,南海却“安静”了许多
看看俄罗斯,左右为难。每年给印度卖五十亿美元的装备,可巴基斯坦那边也有能源合作要继续,“巴基斯坦溪”天然气管道是个大项目,一头是军火,一头是油气,夹在中间真不是滋味。
再看美国,刚批了F/A-18舰载机给印度,转头就发现自家的F-16战术数据接口已经被歼-10CE“顺利接入”,简直气得技术人员连夜加班想怎么堵漏洞。
然而这些国际大国的尴尬,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种“隐性展示”。没有高调表态,没有过度介入,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该支持的技术已经到位,该演练的动作也没停。
西部战区那边,歼-16机群已经开始进行超低空突防演练,目标坐标赫然写着“班公湖”。边练边看边准备,话没说重,动作全都到位。
再说南海。印巴刚交火那会儿,菲律宾还在仁爱礁附近搞事,海警船也来“打卡”。但这边印巴战火一起,那边南海瞬间安静了不少。
连美国智库都注意到,南海72小时内的外军舰船活动骤降40%。
菲律宾那边原本口气很硬的声明,后来也偷偷删掉了“不惜动用军事手段”的字眼。怎么说呢,看人下菜碟这种事,大家都挺熟练的。
南亚打起来了,中国没上场,却赢了眼球。中国武器的表现,不只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战略层面的公关。
这些年西方媒体一直在贬低中式装备,说是便宜货、粗制滥造,这回现场实打实打出了成绩,全世界军方的眼睛都亮了。谁不想买便宜又好用的装备?尤其是那些军费紧张的小国,更是恨不得立刻下单。
而中国这边也不是只靠枭龙打脸。像歼-10CE、霹雳-15E、K/RKL-700A电子吊舱这些装备,战场上的表现都堪称教科书级别。
霹雳-15的射程已经比“流星”还远20公里,而电子战装备甚至能直接瘫痪对方的雷达系统,这种能力摆上桌子,连欧美盟友也得重新掂量掂量自己的“高科技”是不是也不过如此。
最有趣的是,这些装备大多数都已经进入出口名单,光明正大地挂在各大军火展上。以前大家可能还持观望态度,现在一看,实战效果摆在这儿,价格也合理,不买才是傻。
未来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赚多少,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少国家的军购思路要改了。
一场印巴交锋,却让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不少
而对中国来说,除了赚钱,更关键的是震慑效果。周边某些国家这些年在中国门口总爱刷存在感,海上划船,空中转悠,动不动还“强烈抗议”。
但这次看完印巴一役之后,他们再想搞事,恐怕也要掂量掂量:自己那点库存扛不扛得住现代化联合作战?飞行员能不能驾驭那些“昂贵”的洋设备?是不是能顶住一波电子战和远程打击?真要硬碰硬,后果怕是不好看。
从这个角度讲,巴基斯坦虽然是主角,但真正把话语权拿在手里的,其实还是中国。
没有多说一句话,没有干预什么政策,只是默默把装备和技术做到了极致,在关键时刻帮了盟友一把,顺手还给国际舞台来了场公开演示。这种“以静制动”的打法,不仅让人服气,也让对手心里发毛。
而且,现在才刚刚开始。歼-20、东风导弹、高超音速武器这些家伙都还在后头没动,中国真正的底牌还没翻。
等到这些东西逐步出现在国际战场上,谁还敢小看中式军工?到时候,恐怕不只是“朋友”要排队买货,连某些以前爱对着干的国家,也得私下里来问一句:你们这雷达兼容不兼容我们的平台?
现实就是这么讽刺。一场原本是印巴之间的冲突,最后却成了中国军工的展销会。有人输掉了战机,有人输了面子,有人两头为难,而有的人连一枪都没开,就赢得了全场的关注。
谁说枪杆子里只能出政权?现在,枪杆子还能出订单。
参考资料:
新华社国际 2025-05-08 《多架战机被击落,水坝遇袭,印巴冲突走向何方》
环球网 2025-05-09 《巴基斯坦驻美大使:攻击巴方却指望巴方像待宰羔羊一样坐以待毙,想都别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