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更夸张的是,一年365天里居然能放140天假。可一转头看,咱们大多数地方还在为几天年假头疼。
是不是新西兰人都不上班,天天在家喝茶晒太阳?
这种鲜明的对比,难免让人好奇:这个“孤零零”的岛国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他们的生活真有这么轻松吗?
一、
要说新西兰有多孤独,咱们得先搬出地图。新西兰在南太平洋的角落里,离澳大利亚有1600公里,离南极更是2500公里。往东望是茫茫大海,周边没有大城市,也没有陆地能一脚踏过去。
有人打趣说,世界出点啥大事,新闻传到新西兰都得慢半拍。
可别以为孤独就是寂寞。新西兰人自己说,这种天高地远反而多了份安全感。二战时期,欧洲战火连天,新西兰离得远,影响小;最近二十年,世界各地疫情和冲突不断,新西兰的“偏僻”反倒成了天然的保护伞。可孤独带来的并不是只有好处。
疫情期间,新西兰曾经“封国”将近两年,没人能进,没人能出。表面上安全了,可旅游业一夜间断崖式下跌,饭店、宾馆、导游统统歇业,靠外来的钱过日子的老百姓日子直打折扣。孤独的地理,成了经济的枷锁。
新西兰的孤独还体现在国际声音上。联合国、世贸组织有他们的席位,可发言权不大。大国们闹矛盾,轮不到新西兰说话;小国有事,新西兰想帮一把,力量又有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乌冲突、加沙危机,新西兰只能“呼吁和平”,却难以影响局势。站在“孤岛”上,新西兰人既羡慕别人热闹,也怕卷入大国纷争。这种内心的矛盾感,外人很难体会。
二、
说到新西兰的假期,大家都羡慕得要命。算一算,11天公众假期,20天带薪年假,104天双休日,合起来真有135天,攒点病假啥的,凑个140天也不稀奇。
别的国家工薪族羡慕得直跺脚,有人还怀疑:新西兰人是不是不干活?
可真相远比表面复杂。先说一个真实场景:惠灵顿市中心,有家老牌奶制品公司,员工小李(华人移民)跟我吐槽,“这假虽多,可新西兰物价高,挣得工资大部分都用来付房贷、缴税和买日用品。休息多了,钱更紧。”
农场主杰克每年有大把假日,但羊群不认节假日。刮风下雨,还是得下地干活。假期多,真能休息的人却不算太多,尤其是农牧业、旅游业的一线劳动者。
而且,假期多对经济也不是全无影响。新西兰的服务业本来就人手紧张,节假日一多,医院、公交、餐饮都要临时招人顶班,费用高得离谱。老百姓一边享受假期,一边抱怨“节日服务贵、办事难”。
有的企业甚至调侃:“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想着怎么安排休假。”
再往深处看,新西兰的高假期和高福利其实依赖于出口型经济。农牧业、旅游业、教育出口,一旦外部形势变了,比如全球疫情、国际冲突、贸易壁垒,国家收入就会大受影响。2020年疫情暴发后,国家财政压力陡增,政府不得不削减部分福利。假期虽多,但生活的“轻松”其实很脆弱。
三、
说新西兰是“天堂国家”,不少人点头。但你要真住进去,才发现这“天堂”也有自己的矛盾和冲突。
先说移民。新西兰不到600万人口,却有30多万华人,印度人、太平洋岛国人、英国后裔遍布各地。政府欢迎各类人才移民,鼓励多元文化。春节奥克兰街头舞龙舞狮,印度排灯节一家子热闹庆祝,看起来其乐融融。可实际生活中,移民和本地人的矛盾并不少。房价飙升,很多本地年轻人抱怨“被移民抢了工作、抬高了房价”。华人、印度人社区时常被标签化,遇到就业、教育、社会融入的难题。新西兰政府提倡包容,但社会融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再说福利。新西兰人引以为傲的免费医疗、养老、育儿补贴,说好听是“从生到死全包”,可背后的压力不小。高福利靠高税收,近年经济增长放缓,财政赤字上升,政府多次讨论削减福利。老百姓过惯了“舒服日子”,一旦要收紧开支,舆论马上炸锅。有人担心福利养懒人,也有人觉得福利是社会稳定的保障。两派争论不断,社会分歧逐渐加深。
还有本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矛盾。毛利文化是新西兰的根,但年轻一代更喜欢欧美流行文化。本地学校推行毛利语课程,有家长支持,也有家长嫌“占用学时”。毛利人和欧洲后裔在土地、资源分配上的矛盾时有爆发。多元文化让新西兰充满活力,也带来了不少摩擦。
四、
新西兰经济看起来很稳,农业、旅游业、制造业、科技服务业齐头并进。羊肉、奶粉、葡萄酒、猕猴桃是出口的“金字招牌”。但细究下去,问题不少。
最核心的就是依赖单一出口。农牧业和旅游业一旦遭遇全球经济风波,整个国家都要跟着抖一抖。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游客骤减,旅游从业者大面积失业。对外贸易受阻,奶制品、羊肉出口价格下滑,农民收入缩水。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救助政策,勉强稳住大局。
再说制造业。新西兰制造业规模小,多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为主,科技产业虽有发展,但整体竞争力不强。奥克兰虽然有些高科技公司冒头,但和欧美、亚洲大国比还差不少。年轻人就业压力也不小,很多人毕业后选择去澳大利亚、英国寻找更好的机会。
面对这些挑战,新西兰政府一面鼓励产业升级,支持创新创业;一面加强与澳大利亚、亚洲国家的合作,稳住出口市场。可是,地理孤立、规模太小,始终是新西兰难以跨越的坎。每次全球经济出点乱子,新西兰都像小船遇到大浪,能不能稳住,全看风浪大小。
五、
别看新西兰地处偏远,国际热点和军事冲突的阴影也时常笼罩。乌克兰危机、中东冲突、亚太局势紧张,每次全球动荡,新西兰的物价、能源、贸易都会受到牵连。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新西兰燃油价格飙升,进口物资成本上涨,老百姓的生活压力直线上升。
新西兰虽然不是大国,但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气候变化、人权保护、反战和平,新西兰政府常常在国际会议上发声。可一旦遇上大国博弈,新西兰的声音常常被淹没,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比如亚太局势紧张时,新西兰既要拉近与澳大利亚、美国的关系,又不能得罪中国、日本这些主要贸易伙伴。和平与发展之间,如何平衡,成了新西兰政府和老百姓都关心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