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期间就能发14篇SCI?最近,重庆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引发了全网热议。
5月7日,《重庆这8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的微信公众号推文提到,来自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年级的学生刘某乔已发表十余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有网友质疑:作为本科生的刘某乔,是否真的取得如此惊人成就?
★“学术明星”的诞生与争议
该推文写明,刘某乔是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1级学生,获“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她发表了SCI一区期刊论文5篇、SCI二区期刊论文9篇,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此外,她还担任两学期助教,累计工作时长60小时,学业帮扶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4小时。
然而,网友很快发现“不对劲”。有人检索发现,刘某乔参与的14项发明专利中,她的名字多出现在第三、第四作者的位置,而最早一项申请于2016年——当时她还在读初中。这些专利中有12项第一作者为刘某华,其余两项也出现了刘某华的名字。重庆大学官网注明,刘某华系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原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部分专利截图
更引人关注的是,刘某乔发表的SCI论文中,她均非第一作者,其中11篇论文的作者列表中同样出现了刘某华教授的名字。
★光环背后是实力还是“助力”?
今年3月18日,重庆大学学生工作公众号曾发布的一条推文提到,学校组织留学分享会,邀请刘某乔做分享。其中个人介绍为,“刘某乔托福成绩97,GRE成绩322。现已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SSEMaster)、犹他大学(冶金工程PhD,全奖)和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Master)的录取通知”。
随着事件发酵,多名重庆大学学生向媒体透露,刘某乔与刘某华实为父女关系。学生们怀疑刘某乔取得的成绩与其父有关联。不少网友表示,此事不禁让人想起电影中的桥段——“我的区长父亲”。
刘某乔的成就究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是借助了父亲的学术资源?
面对质疑,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回应称“已关注到该情况,相关部门正在调查”。尽管校方尚未公布调查结果,但这一事件已引发对学术公平的广泛讨论。有网友直言:“如果学术资源可以‘世袭’,普通学生该如何竞争?”
★争议中的“学术不端”举报
5月8日晚,重庆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该校关注到网络上有关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的讨论。学校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若发现有不当行为,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事件发酵期间,一封2022年的举报信被重新翻出。信中指控刘某华教授团队存在“编造实验数据、重复发表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不过,校方此前核查称“未发现不端,仅图片使用不够严谨”。此次事件是否会重启调查,仍是未知数。
★家长课堂:学术诚信与独立成长
1.学术诚信是立身之本
与孩子讨论:真正的成就应建立在个人努力与诚实的基础上。如果身边有人“走捷径”,你会选择效仿还是坚持原则?
2.支持≠替代
提醒孩子:父母的资源可以助力成长,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立足社会的关键。
★大象新闻说
目前该事件的调查尚未公布结果,但近期涉及学术不端的事件屡遭曝光。当教育沦为资源的博弈场,当“拼爹”悄然渗透进象牙塔,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本质究竟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个体,还是制造光鲜的“简历机器”?或许,比追求论文数量更重要的,是守护一颗对知识真诚敬畏的心。
互动话题
你认为学术公平应如何保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文章综合自澎湃新闻,红星新闻,封面新闻,重庆大学官方微博等
ESI排名河南前五出炉;这所高校首次在豫招生
中小学春秋假,如何放得好推得开?
上海交大通报教授被举报学术霸凌
编辑:牛娇娜 | 审核:靳晖 彭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