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柏含 如鑫淼



泰戈尔出生于1861年5月7日,出生在当时的孟加拉(现在的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他出生在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受宠。他小时候不太喜欢读书,在加尔各答换过4所学校,但最终还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为什么?他最小所以哥哥姐姐盯着他督促他学习,所以受到很好的教育。而且他们家也算书香门第。读书是一个氛围,他进过多所学院,但总而言之是厌恶那种比较刻板的学生生活。

所以,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完成学校的课程,但是,他从小醉心写作很小就喜欢写诗,13岁他的作品就有内容有思想热爱祖国,反对殖民主义那个时代,就是19世纪的后半期。

而且,他写诗是能发表相当水准了。到了1878年遵父兄的意愿去英国留学。那时候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肯定学法律。



在英国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到了1880年回国搞文学创作。而且这几年时间他确实出版了大量的诗集,文学作品是有成果的。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边缘集》《生辰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人是活着,还是死了?》

他的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所谓往事书。确实有。这些古老的文献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使他能够在作品中展现出印度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泰戈尔通过对这些传统题材的重新诠释和创作,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例如,他的一些作品探讨了爱情、道德、宗教、民族等重要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1884 年,泰戈尔离开城市去农村管理祖上资产,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底层民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有机会观察自己的国家和自然,培养了自己的情操。

1901 年,泰戈尔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于 1921 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

1905年以后,印度民族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人民和全印度的人民都起来反对孟加拉分裂,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不会闲着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积极投身其中。所以,我们要说一下,今天有一个国家叫“孟加拉”,还有一个国家是“巴基斯坦”,还有“印度”。这仨国家当年一块儿的,同是一个国家。


泰戈尔在北京

1940 年 3 月,全印穆斯林联盟通过了关于建立巴基斯坦的决议。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主张建立一个单独的穆斯林国家。1947 年 6 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 8 月 14 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和你们印度咱分开,咱不是一码事,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然后,他们分家就打仗,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印度打了几次赢仗,就肢解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当时在独立的时候是分“东巴和西巴”。最后被肢解了,这就意味着孟加拉从巴基斯坦分离出来了。

所以,我们现在讲泰戈尔讲到在孟加拉如何如何,泰戈尔当年也是在反帝爱国运动之中奔走呼号写了大量的作品。但是没多久,泰戈尔和一些积极分子领导人就产生分歧了。

这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他反对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认为这是破坏,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他在英国留过学,对英国应该还是有感情的,而且总的来说,他对很多比较激进暴力的行动是不接受的,就在路线上产生分歧了。

他是觉得咱得建设,去农村搞印度自己的工业,我们需要消灭愚昧,消灭贫困。可是很多群众和泰戈尔思想不一样,路径是不同的,分道扬镳。

那泰戈尔就远离现实世界的斗争过自己隐居式的生活,埋头文学创作。

19世纪90年代也确实是他创造的一个就是旺盛巅峰时期,他的很多创作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反对封建压迫、批判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现象。

到20世纪初,他也迎来自己人生的一些挫折,丧偶、丧幼女、丧父对他来讲这都是巨大的打击。所以,这些东西带来的痛苦伤感在他的作品里都能够看到。

1913年他著名的《吉檀迦利》英文版出版,他本人拿到诺贝尔的文学奖,这是亚洲第一个。

1941 年 8 月 6 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的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世。自发为他送葬的市民成千上万。

(作者:剧柏含 系国家二级作家 高级书画师 高级政工师职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