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30小时,平静转瞬被炮火撕碎!
5月8日,印度出动无人机群,对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发动大规模空袭。
并且在袭击发生后,印度方面更是高调宣称摧毁了中国产“猎鹰80”防空系统,试图展示军事肌肉。
那么,印度真的击毁了中国产的防空系统吗?
印度突袭拉合尔,真的摧毁“猎鹰80”?
5月8日凌晨,印度武装部队发动代号“辛达尔行动”的第二波攻势,出动大批无人机,重点打击巴基斯坦拉合尔的防空系统。
印度官方声明称,“摧毁”中国产“猎鹰80”(即HQ-16A/LY-80外贸版),并特意强调拉合尔的防空雷达和系统已被“瘫痪”。
印度官方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毕竟“猎鹰80”作为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主力防空装备,其性能备受关注。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根据现场卫星照片和巴基斯坦军方披露的信息,印度无人机可能仅仅摧毁了一辆“猎鹰80”系统的方舱车,而整个防空体系远未被瘫痪。
“猎鹰80”采用分布式节点作战模式,即使单辆发射车受损,系统整体仍能通过其他节点继续运作。
更不用说在同一时间,巴基斯坦方面则宣称,当天成功击落25架印度无人机,显示其防空能力并未如印度宣称的那样不堪一击。
实际上,作为一款2011年进入中国军队服役、2017年出口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猎鹰80”配备40公里拦截范围和6枚备弹的发射单元,技术架构虽不算最先进,但足以应对中小规模空袭。
并且作为一套防空系统,其由多个发射单元组成,因而纵使印军真的击中了防空系统的某个单元,也不会对防空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什么影响。
更不用说,拉合尔作为巴基斯坦经济和文化重镇,其防空系统自然不仅仅只有一套。
所以,印度所宣称的战绩,无疑有着非常大的水分,其更多的为了塑造“技术压制”的形象,试图在国际社会面前削弱中国装备的声誉。
然而,巴基斯坦的快速反应和部分战果表明,“猎鹰80”虽有短板,但绝非不堪一击。
从拉合尔空袭的细节看,印巴冲突不仅是两国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大国装备的间接对决。
印度此次行动似乎有意针对中国装备,声称连HQ-9的发射器也遭到重创,但巴基斯坦军方并未证实HQ-9受损,且其地面部队迅速组织反击,显示出一定的体系韧性。
反观印度,在这一次的军事行动中,印度方面虽然一直宣传自己所创造的一系列战绩,但其在空战中的重大损失,却也令其丢尽了颜面。
此外,印度此次使用的以色列产“哈比”无人机,虽在5月8日首次投入对巴作战,但其高成本和有限载荷使其难以彻底摧毁巴基斯坦的分布式防空网络。
而随着印巴双方不断升级各自的打击行动,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这次的冲突会不会继续升级……
战火会平息吗?
自4月23日起,印度便以“反恐”为名,接连发动多次跨境打击,针对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9个“据点”。
印度外交官甚至宣称,空袭带有“一定终结性”,试图将冲突定性为“有限行动”。
然而,巴基斯坦显然不买账,5月8日晚,巴基斯坦对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旁遮普和拉贾斯坦地区发动反击,发射多枚导弹和50余架无人机,试图“以牙还牙”。
尽管印度声称成功拦截了所有攻击,但巴基斯坦的强硬姿态已足够表明其态度:国家主权不容侵犯。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公开警告,巴基斯坦不仅拥有常规战力,还有核武器作为后盾,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印度4月以来一系列挑衅行为。
从中国立场看,印巴冲突的背后,不仅是两国历史恩怨的延续,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
印度近年来频频采购美、以、俄先进武器,试图通过军事冒险提升地区影响力,却在拉合尔空袭中暴露了技术与战略的局限。
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长期盟友,其出口的武器系统虽受到印度舆论攻击,但实战中展现的韧性为中国军工赢得了声誉。
反观印度,其高调宣传与低调求和的反差,恰恰反映了其在军事与外交上的两难境地。
当前,印巴冲突的走向仍不明朗,巴基斯坦的核威慑与印度的大国野心,让双方难以轻易退让。
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平就已经没有可能,还是希望双方能够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
参考资料
财联社:《印度称摧毁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防空系统》2025年5月8日
上观新闻:《印军为何专打巴方防空系统,无人机突袭效果如何?》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