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师生恋是教育领域最危险的雷区",这句话我曾在无数教师培训中听到过。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一直谨守师生边界,从未想过自己会卷入这样的风波。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四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窗外的阳光懒洋洋地洒进来,校园里传来学生们下课后的嬉闹声。突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我的学生林子航站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束花。
"陈老师,我..."他的脸微微泛红,眼神躲闪着,"我有话想对你说。"
我放下手中的红笔,微笑着示意他进来坐下。我以为他是要请教学习问题,或者讨论即将到来的高考。
然而,林子航走到我桌前,深吸一口气,突然单膝跪地。他将花束递给我,声音颤抖却坚定:"陈老师,我喜欢你。不是学生对老师的那种喜欢,是男人对女人的喜欢。"
我震惊地站起来,连连后退:"子航,你在说什么?快起来!"
"我已经思考很久了,"他继续说,眼神炽热,"我知道现在说这些不合适,但我马上就毕业了。我可以等,等到我不再是你的学生..."
"不行!"我打断他,声音比我预想的要严厉,"这是不对的,现在不对,将来也不对。我是你的老师,你不能这样..."
我的拒绝像一把刀刺穿了他的心。他的眼神从热切变成了受伤,然后是愤怒。花束从他手中滑落,砸在地上。他站起身,不发一言地转身离开。
我没想到,那个下午的对话,会是一系列悲剧的开始。更没想到,那句"我是你的老师,你不能这样"会成为我永远的噩梦。
林子航是去年九月转入我班的。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关注,尤其是这个转校生。
他成绩中等,不是特别出众,却也不落后。安静,礼貌,总是坐在教室右侧倒数第二排的位置,很少主动发言。如果不是那双时常闪烁着思考光芒的眼睛,他几乎可以完美地融入教室背景中。
第一次让我注意到他的,是一次随堂作文。题目是《成长中的一次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写了升学、选科或者友情抉择。但林子航的文章却写了他父母离婚后,他选择跟随母亲搬到这个城市的经历。
文章真挚感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男孩对母亲的深爱与责任感,以及对新环境的忐忑与坚强。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了长长的评语,鼓励他继续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陈老师,谢谢您的评语。"那天放学后,他特意等在办公室门口,腼腆地对我说,"没有人这么认真地读过我的文章。"
从那以后,他开始经常来办公室请教问题,主动参加我组织的读书会。在我的鼓励下,他的作文投稿到校刊,甚至获得了市级作文比赛的三等奖。我为他的进步感到欣慰,却没有察觉到他日渐变化的眼神。
大约是在寒假结束后,我开始注意到一些异常。林子航的作文中频繁出现一个女教师形象——温柔、聪明、总是穿着淡蓝色衬衫(恰好是我最常穿的颜色)。他在课堂上的目光开始变得过于专注,下课后总找各种理由留在教室或来办公室。
有一次,他为我递茶杯时,手指有意无意地碰到了我的手。我下意识地缩回手,茶杯差点掉落。看到我的反应,他连忙道歉,脸上闪过一丝失落。
"只是意外,陈老师。"他低声说,但眼神却告诉我不只是意外那么简单。
我本该警觉,本该立即保持距离。但作为教师,我不愿意拒绝任何一个想要靠近知识的学生。我告诉自己,这只是青春期的懵懂情愫,会随着时间慢慢消散。
我错了,大错特错。我低估了少年心中燃烧的情感,也高估了自己处理这种情况的能力。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林子航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明显。他开始在我的办公桌上留下小礼物——一本我提过想看的书,一盒进口巧克力,甚至是一支精致的钢笔,附带的卡片上写着"给最美的陈老师"。
我把这些礼物都退了回去,并找他谈了话,委婉地表明师生关系的界限。他表面上接受了,点头称是,但眼神中的执着丝毫未减。
"陈老师,我理解。"他说,"我会等到适当的时候。"
这句话让我既困扰又无奈。我三十二岁,离异,有一个七岁的女儿。而他只有十八岁,正处在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纪。这种跨越年龄、身份的感情,无论如何都不该存在。
办公室里的同事开始注意到林子航对我的特殊关注。英语老师李明曾半开玩笑地问我:"陈老师,看来你有个忠实的小迷弟啊?"
我只能尴尬地笑笑,不知如何回应。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次家长会后。林子航的母亲徐女士单独找到我,神情忧虑。
"陈老师,我发现子航最近很不对劲。"她低声说,"他房间里有很多...您的照片。有些是偷拍的,有课堂上的,有您走在校园里的..."
我感到一阵寒意袭来。徐女士继续说道:"他还在日记里写了很多关于您的内容。我很担心,他父亲离开我们后,子航变得很敏感。我怕他..."
"我明白了,徐女士。"我打断她,不想听到更多细节,"我会注意和他保持适当距离,也建议您考虑带他去咨询心理医生。"
徐女士感激地握住我的手:"谢谢您的理解。他父亲的离开对他打击很大,他可能是把对母爱的渴望投射到了你身上。"
我点点头,但心里明白,事情恐怕比"母爱投射"复杂得多。
接下来的日子,我刻意减少与林子航的单独接触,课后辅导也安排在公共区域进行。他察觉到了我的疏远,眼神中的受伤显而易见,但我别无选择。
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月,形势似乎有所缓和。林子航不再频繁出现在我办公室附近,课堂上也恢复了正常的学生状态。我以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直到那个周四下午的告白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当他单膝跪地,捧着花束时,我看到了他眼中压抑已久的情感洪流。我的拒绝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更彻底击碎了他精心构筑的幻想城堡。
他离开办公室时的背影,是我记忆中最后一个完整的林子航的形象。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内心隐隐的不安预示着,最坏的还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