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王维挥毫泼墨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灵感的源泉,是卫青、霍去病策马扬鞭、浴血奋战守护的边陲要地,是《红楼梦》中“弱水三千”的意境所在,亦是《西游记》里流沙河惊涛骇浪的原型之地。它更是国内只有一个保留古西夏地名的瑰宝——额济纳旗
额济纳旗这座距离边境线70公里的内蒙古西部县城,在2000年前曾是依托大漠与长河滋养的边陲重镇。额济纳旗虽地处偏远,却拥有自己独立的博物馆,这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早在2000年前,这里便是重要的边塞,源自祁连山的黑河,在流入内蒙古后更名为额济纳河,沿岸孕育出广袤的绿洲。匈奴若占据此地,便可沿河直取河西走廊,因此额济纳在多个朝代均为军事要塞。
西汉时期,这里名为居延,少年将军霍去病由此溯河而上,追击匈奴,收复河西走廊,居延之名也载入史册,汉长城在此修建,上坡挖壕,下坡堆垄,夯土筑城。
唐朝时,这里仍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宋诗人纷纷感慨,王维途经此地,留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的佳句,陆游亦叹“自怜到死怀遗恨,不向居延塞外闻”。
西夏时期,黑水城在此崛起,成为丝绸之路上繁华的商贸中心,商队络绎,连马可·波罗也为之赞叹。
额济纳之名源于党项语“黑水”的音译及“哪”的谐音。这里出土的珍贵文物,甚至进入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俄罗斯东宫博物馆。
清朝雍正帝将这片土地赐予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作为墓地,额济纳至今仍保留着最后一代王爷的旧居。
居延遗址不仅在额济纳有所分布,酒泉地区也有诸多遗迹。西夏灭亡后,黑水城逐渐衰败,直至1908年被一位俄罗斯探险家发现,当时出土的近万件西夏文物悉数被运往俄国,其中还包括一部珍贵的西夏文与汉语对照翻译词典。我们中国人要研究自身的历史,却需远赴他国,实属无奈之痛。
真正的黑水城遗址位于若水胡杨林景区内,现已得到妥善保护,游客只能远观。景区内复建了一座1:1比例的黑水古城,秋季旺季时,这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1930年,中瑞联合探险队在额济纳发现了上万枚汉简,成为研究汉朝边塞的重要档案。迄今为止,额济纳共出土了3.3万枚汉简,其中一枚仅14字的简牍尤为特别:“谨奉以郎爵一,质问春君,醒悟相忘。”这被认为是汉代边塞的情书,意蕴深远,令人感慨万千。在额济纳,千年的思念虽纸短情长,却历久弥新。
我现在所处的居然海景区,正是额济纳河最终汇流之地。这片湖泊奇迹般地镶嵌在荒漠戈壁之中,历史上的水域面积远比现今广阔。古籍中称之为“若水流沙”,《红楼梦》中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及《西游记》中的流沙河,皆以此地为原型。
上世纪60年代,因上游用水量剧增,额济纳河一度断流,巨岩海甚至干涸,周边胡杨林大片死亡。经过20余年的不懈治理,才重现今日的生机盎然。
游客纷至居延海,90%是为了目睹那壮丽的晨曦日出。因一句“弱水三千”,居延海已然成为中国的爱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