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前海城市新中心滨海绿轴东侧,两座弧形建筑如大地舒展的“双眸”,这座被称为“湾区之眼”的深圳书城湾区城,脚手架褪去后的流线型轮廓已清晰可见,记者在现场看到,各施工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在进行收尾工作,工人们正为8月26日的亮相做最后冲刺。作为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前海合作区15周年的献礼之作,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3.1万平方米的文化巨舰,正静候与世界的第一场对话。



湾芯崛起文化新地标,“黄金文旅三角”成吸神器

2024年8月22日,深圳出版集团发布消息称,湾区书城项目经面向社会公开投票后,正式定名为“湾区之眼”。 从空中俯瞰,双玉盘造型的建筑形似“双眼”,分为南北两区,北区规划了艺术花园、人文万象、无界生活、青年艺术聚落四大空间,南区则规划了10000平方米的湾区民俗馆,以及欢乐META、湾剧场两大空间。与宝安区图书馆的方正形体构成“天圆地方”的东方美学,下沉式广场与地下通道如“曲水流觞”般串联起地铁5号线宝华站与周边文化场馆,形成一条地下文化动脉。3公里半径内,近百万办公人员与住宅居民信步可达,尽享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交通脉络畅达至极,5条地铁线路在此交织汇聚,无论是赶赴机场、码头还是口岸,20分钟内皆可通达,自驾出行亦是便捷无忧,800余车位的配套停车场让每一次奔赴都能从容开启。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湾区之眼”不仅是文化新地标,更是吸粉神器。



“湾区之眼”的优良基因不止于地理位置,其文化内核更是经过国际化视野的精心雕琢。据介绍,这里以书为始,一系列突破性的跨界合作将在此落地生根,10万种精选书籍构成的“书海”与超2万平方米的屋顶星空花园、近3万平方米的全天候商业通廊无界交融,为文化休闲经济开拓出多元场景。四大主题书店各美其美,国际先锋艺术团队的操刀设计,让书架间处处藏着彩蛋,艺术画廊、圆环沙龙、游逛花车、中西书房、互动乐园、阅读头等舱等创意元素星罗棋布。亲子主题书店宛如一座成长乐园,绚丽设计与分区布局为孩子构筑起奇幻知识世界,同时也为策展式零售、互动式零售与多元化零售提供载体平台。

作为深圳城市文化新名片,“湾区之眼”将充分整合阅读、艺术、科技、自然与商业资源,构建多元化文旅生态系统,北接壹方城、南联欢乐港湾、正对宝安区图书馆与区青少年宫、紧靠滨海演艺中心,在这里,文化与商业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共同串联起前海核心商圈的文旅走廊,构成吸睛又吸金的“黄金文旅三角”。

屋顶公园和商业通廊全天候开放 开启城生活新篇

“湾区之眼”不是传统书店的简单扩容,而是城市生活焕新的新引擎。这座位于前海核心商圈与文化中轴交汇点的地标,已成为全球优质资源的引力场。据介绍,目前已有530余家商业品牌入驻洽谈合作,主力业态涵盖文化演艺、科技体验、社交餐饮等,其中30%为首店品牌、30%为国际品牌——亚太首个人工智能体验馆、黑珍珠餐厅文化主题店、顶级科幻IP沉浸空间等创新业态在此交融碰撞。游客可在屋顶花园的星光市集对话非遗匠人,于“湾区发布厅”聆听诺奖得主前沿分享,或在24小时开放的时空隧道与全息投影的苏轼举杯共饮,文化消费的边界由此不断被打破。

记者获悉,在这里,“文化+”的跨界能量将催生非标商业新形态。主题餐饮空间融入民俗文化体验,咖啡茶座变身艺术沙龙现场,学术酒吧定期举办名家讲座,科技体验区以游戏化方式传递知识。演艺业态也将被重构,唱谈会、剧享会、文学音乐会等新形式将在此首演,打造全国演艺版图的“湾区枢纽站”。同时,依托全天候开放的屋顶公园和商业通廊,“文化+”将激活公园经济与夜经济的叠加效应,阅读分享会、微型艺术展、创意市集与街头表演将轮番上演,形成“不打烊”的都市文化消费新图景。

科技赋能,全球文化对话的枢纽

作为深圳创新精神的又一力作,科技基因深植于这座地标的血脉。施工阶段采用的BIM+Tekla建模技术,精准驾驭61.9米超大跨度连廊;而进入运营期后,“湾区之眼”携手国内知名数字科技企业,以数字化为核心,构建“感知、交互、服务、创造”的全场景体验,锻造数字化应用领域的文化综合体“单项冠军”。据介绍,智慧传送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缩短了人们的等候时长与步行距离,使整个游逛过程轻松便捷。同时,AI数字人全程贴心陪伴,无论是精准导航还是专业答疑解惑,都能为每位游客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湾区之眼”的会员体系与商业生态实现了破壁联动,通过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激活消费场景,游客仅需一个会员ID,便能畅享全域福利……让13.1万平方米的空间“收缩”为指尖可触的便捷,为游客解锁高效体验。

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的“湾区之眼”,正牵引全球文化磁场。而这一文化势能的崛起,接连获得世界级奖项的印证,当“湾区之眼”斩获缪斯设计奖铂金奖与IAA国际建筑奖时,这个文化地标已在全球坐标系中有了一席之地。而在刚结束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巴黎国际博览会展区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等均到深圳前海展区了解“湾区之眼”项目,他们很期待这个新的文化地标能激发出更多跨文明对话的潜能。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开业运营后,还将重点打造品牌项目“湾区发布厅”,驱动国际文学季、双城科幻对话等文化IP的落地,擦亮深圳的全球文化能见度。



对于家住宝安中心区的张女士而言,“湾区之眼”的倒计时有着更温暖的注脚:“以后接孩子放学,可以从青少年宫穿过连廊直接进书城,周末全家能在同一个空间满足阅读、观展、看剧不同需求。”当3公里辐射百万人口、20分钟串联机场码头的交通网,遇见全年超千场的艺文活动,诗意生活不再需要“远方”作为前缀。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谢湘南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