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击落阵风后,巴铁飞行员咬紧牙关替中方保守一个秘密:北约这下麻烦大了,歼10击落阵风,背后隐藏着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细节,而巴铁飞行员显然是保守了一些秘密 ,2019年的印巴空战,印度方面多数分析文章将失败简单归咎于米格 - 21Bison性能落后,认为只要更换新型战机就能扭转局面,印度空军这种对自身实力的迷之自信,使其对对手缺乏清醒认知。



从战机数量和投入机型来看,印度空军的自信可见一斑,他们认为凭借多款先进战机的组合,就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但实战结果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这充分说明,空战的胜负并非仅仅取决于战机的性能,还与飞行员的素质、战术运用以及整体作战体系等因素密切相关,功劳最大的其实不是歼十战机,而是“雄鹰”系列演习,这个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外空军联训品牌,对巴基斯坦空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图片上来看,这次同框的三架歼10战机,分别是歼10S双座版,后期改进型的歼10B和歼10C。其中歼10S比较好辨认,因为是双座型,外观区别较大。而歼10B和歼10C的外观则比较接近,要通过一些细节来看了。目前国内还在使用的歼10大概有四种,分别是早期的歼10A,因为改进程度较小,也被称为“白板”歼10。



目前歼10A出现的比较少,部分进行了升级,没有升级的很多是院校学员部队训练使用的。而歼10S目前出现的还是比较多,其外观除了双座设计外,大部分接近歼10A,比如每部的凸起天线,以及前部DSI进气道使用的加强筋连接方式。

到了歼10B时期,算是进入了歼10的一个重要改进型,其中最明显的就是DSI进气道改为西方常用的“蚌”式进气进气效率更高,同时更好的保证了隐身性能。另外机头加长加粗有明显的下垂感,其截面接近面积更大的椭圆形,空间大幅提升,同时取消了机头的空速管,这也说明歼10B换装了AESA相控阵雷达。



另外IRST、尾翼电子吊舱,机身各种天线和气动修形,都让歼10B的综合飞行能力和电子战能力大幅提升,正是从歼10B开始,开始迈入到了4.99代改进型战机行列。

而到了歼10C时代,改进主要就集中在机身背部的各种电子战天线,以及尾鳍以尾翼上的细节修改,总体外观和歼10B的差距不大。当然升级后的歼10C,电子战对抗能力不断提升,和西方4.99代阵风相比,其实力已经不相上下了。



这也是为什么歼10战机出现这么久,巴方都不为所动。而歼10CE外贸版出现后,巴方就闻着香味过来了,还升级了歼20同款苍蝇盔动态瞄准具和衍射屏显。可以说AESA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水平的提升,则是先进4.99代战机的真正分水岭。

总体来说,国产歼10战机的发展虽然看起来是一个战机的系列,但其实是国产战机的一次跨越性发展,在歼10之前国内只能研发生产歼8和歼7这样的二代魔改进行,终究脱不开米格21的设计思路。而从歼10开始,国内战机开始融合自身优势和西方技术特点,歼10A到歼10C的发展过程。



实际上是从早期三代机到4.99代改进型的跨越,国内用了10-20年的时间,在同一个系列中完成了这种进步,这对于西方世界的航空界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这也就很好解释,歼10CE外贸版开始逐渐吃香起来了,从歼10C开始国产战机非隐身机才真正有了和西方叫板的实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