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乌克兰已经大势已去,俄乌战场上的乌军已经无力回天。然而,一路溃败的乌军却依然在创造着战场奇迹,也给各国的国防建设带来新反思。在5月2日爆发的一场黑海夜战中,乌军出动无人艇,其发射的R-73近程空空导弹在星链通信引导下,成功击落俄军的苏-30SM战机,创造了全球首次无人艇击落固定翼战机的战例。乌军在俄乌战场上的这次案例,开创了全新的作战模式。尤其是未来的收台之战,解放军必须提高警惕。



乌克兰和俄罗斯相比,国防工业基础极为羸弱,除了长期需要西方支援之外,乌军在战场上能够反制俄军的王牌装备并不多,而无人装备就是其杀手锏,其性价比优势更是无与伦比。以此次战例来说,动Magura V5无人艇造价仅30万美元,苏-30战机虽然早已落后,但单机造价依然高达数千万美元,乌军显然是以小搏大并获得了成功。其成功的背后,则是乌军以关键技术改变了战场规则。

因为无人艇载荷能力很小,因此杀伤力受限,因此乌军将攻击系统移植,把原本用于空战的R-73导弹适配海上环境,让无人艇秒变大杀器。与此同时,在星链系统的支持下,乌军还实现了岸基雷达与无人机的网络整合,进一步消除海面杂波对低空目标探测盲区,确保无人艇打击的精度。在此基础上,乌军还充分利用了复合战术对俄军展开“战术欺骗”。在这波攻势中,乌军的自杀艇、防空艇、FPV无人机母艇展开混编攻击,让俄军的防御体系顾此失彼,最终以不足战机造价1%的无人装备偷袭成功。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黑海攻防战中,俄军其实已经吃尽了苦头,俄海军的黑海舰队就被乌军的无人战术打得落花流水,元气大伤。然而,俄军战术失误的深层症结依然暴露了这个传统军事强国的体系性弱点,也再次给乌军找到了致命一击的机会。就以苏-30SM战机的攻击方式来说,其战斗半径十分有限,尤其是过分依赖老式无制导火箭弹,因此需抵近至3公里内实施目视攻击,这就相当于自投罗网,主动进入了乌军的无人艇防空圈。再加上俄军防御体系僵化,黑海新罗西斯克港周边缺乏低空补盲雷达,过度依赖有人平台执行反无人艇任务,防空盲区不可避免。而在反无人装备作战方面,俄军现役卡-52直升机反无人艇效率低下,电子战系统也不能有效压制星链通信链路,一个个漏洞累积起来,俄军只能“倒霉认栽”。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无人装备在俄乌战场大放异彩,目前台当局已经着手借鉴乌克兰经验强化台海防御体系。在美军的支持和授意下,台军正在逐步建立有人舰机和智能无人艇集群相结合的新型攻防系统,将美军提出的“地狱景观”计划落到实处。甚至,台军还计划以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和 分布式导弹发射平台相结合,在星链系统的辅助下对解放军展开攻击。一旦收台行动开始,台军计划在澎湖、东引岛部署大批自杀式无人艇,进而利用岛礁地形实施“狼群战术”。与此同时,台军还可能效仿乌军,将雄风-2E巡航导弹与防空导弹混装,对解放军形成海空双向威胁。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解放军的装备实力、战术水平显然要高于俄乌战场的俄军。尤其是在针对台海战事的战略、战术准备方面,解放军的攻防体系已经日趋完善,显然预料到了台军的各种手段。从长远来看,解放军面对新形态威胁正在构建更为强大的四位一体防御网络,即进一步强化侦察预警层、硬杀伤层、软杀伤层和战术革新层。

毫不夸张地说,在反无人装备作战领域,无论是装备、技术还是战术水平,解放军都是当仁不让的强军。当然,发生在黑海的“小艇猎鹰”战例也为台海防御战敲响警钟。未来,解放军将进一步建立“侦-控-打-评”闭环的反无人作战体系,最终在成本与技术的双重博弈中掌握主动权,也彻底打消台独武装的幻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