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孩子学到竖式计算很兴奋,认为很简单,在幼儿园里都见过。但实际做起来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漏洞百出,全对的几率很低。
对于普娃来说,哪有容易的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耐心细致、反复练习。
孩子出现的错误大致有这几个
总结了孩子出现的错误类型,有些在意料之中,有些却想不到,但错误都是扎扎实实的存在。
问题1:忘记进位
比如28+16,个位上8+6=14,满十应该向十位进1,直接无视,只是把十位上的2和1相加完事。
这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不是不了解十进制,而是粗心大意、不长记性。
问题2:不该进位的进位
比如32+24,个位上2+4=6,不满十,无需向十位进1,孩子却进了1,只是因为这道题和其他进位的题混在一起,习惯性进位,显然是机械套用。
问题3:无中生有
比如42+5,5是一位数,前面为空格,孩子却想象成5前面是1,算成了4+1=5。是因为当天的练习中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只有这个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思维一时无法调适。
问题4:数字对不齐,位值混乱
比如6+23,把个位对齐了十位,导致个位没加,十位误加,全盘错误。
还有一些孩子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将答案写在等号后面,书写潦草导致数字辨识困难,符号混淆加减法混用等等。
每个错误都不容小觑,只有及时解决,后续学习才会更顺利。
针对性解决方案
孩子之所以出现各种错误,是因为孩子刚接触竖式计算,还有些不太适应,没有养成规范的做题习惯,不够专心专注,需要想办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适应期。
方法一,边说边做
分解做题步骤,用语言描述,转化成口诀记忆,让孩子一边说一边做,多感官联动,不仅保证步骤不遗漏,还能做到专注认真,达到心流状态,提升准确率。
规则可以这样记忆: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不满十,十位相加记下来;个位相加超过十,十位相加再加1。
具体计算时,口诀代入具体数字,把每一个步骤都说清楚。
比如计算34+25
可以这样说:3和2对齐,4和5对齐,+号放左边,等号变横线。先算4+5=9,再算3+2=5,59写在等号后。
比如计算25+17
可以这样说:2和1对齐,5和7对齐,+号放左边,等号变横线。先算5+7=12,小1写在右下角,再算2+1+1=4,42写在等号后。
方法二,工具辅助
如果孩子列竖式总是出现对不齐数位的情况,可以使用带竖线的数学本,强制孩子对齐个位和十位。
也可以帮孩子打印一些设计好的题目,让孩子进行专项练习,直至养成对齐数位的习惯为止。
方法三,错题复盘
及时整理孩子的错题,归纳错误类型,找同类题型攻克孩子的顽固问题。巩固一道错题,比随便刷20道题都管用。
做错题时,不能只做错误题目,要根据错误类型合理布局。
比如,孩子出现了不该进位的进位、无中生有的错误,是因为孩子受到其他题目的影响,在设计练习时,要加入一些易混淆的题目。
练习题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这样的混合练习,才能让孩子避免惯性思维,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
长期建议
避免盲目刷题,过多的机械训练会导致孩子依赖记忆而非理解,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题目类型。
比如每天拿出5分钟时间,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孩子边说边做,克服弱项。每周进行一次生活化实践,让孩子学以致用,提升学习兴趣。
避免过度干预,看孩子做不好就想强行灌输,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得不偿失。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家长代劳。
避免负面批评,认为“这么简单还会错”,频繁的指责孩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后续更难引导。要进行正向激励,当发现孩子的错误在逐渐减少时,要及时给予赞赏,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孩子刚开始学习竖式计算,难免会出现纰漏。我们要放下焦虑,用科学方法进行引导,让孩子在理解基础上,逐步实现零失误的目标。记住,今天的小错误是未来大能力的基石,用对方法,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计算小能手。
耐心陪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