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越过山丘:胡晓明水墨画展”于华东师范大学篆刻传承基地启幕。这场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与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展览,包括35幅水墨新作及25首原创诗词。
展览中极具视觉张力的近景山体与金石刀味、独具特色的水墨语言,既是对传统山水画的解构,亦是对生命突围的诗性诠释,在浓淡相宜的墨色间奏响“大险大阔、大黑大白”的视觉交响。
展览主题“越过山丘”,恰是胡晓明教授艺术创作的表达。其笔墨不仅是山水的描摹,更是心象的投射——以诗性超越现实层峦,以哲思回应时代命题。
胡晓明教授说:“这些作品只是水墨美妙的精灵引我探寻无主未明之境的心迹报告。虽然稚气,毕竟快乐。然而毕竟是学文学的,形式的背后也会有一些诗情与哲思涌动。当然,或有更高的东西藏在山中,以后再说。画的时候心中总有回荡的旋律是《越过山丘》,这也是想跟年轻的生命一起共鸣的。”
开幕座谈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教育部篆刻传承基地负责人张索教授主持。
评论家毛时安以“性灵派学者”定义胡晓明的创作气质,称其画作“兼具诗人胸襟与艺术家眼光,以非逻辑的率性笔墨,为传统文人画注入新体认”。画中山水层峦叠嶂,既有摩崖石刻的苍劲风骨,又融版画的现代形式感,在豪迈与灵动间达成微妙平衡。
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祁志祥则聚焦技法革新:“此次作品在保留水墨晕染随性之美的同时,更注重形式与技法的精研,堪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参加开幕座谈会的部分嘉宾与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