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的卧室,在军报办公楼五层东边的一间办公用房内。

室内,一无卫生间,二无洗脸处。

刷过好几年的白粉墙,土里巴几的水泥地,一床一椅一桌外加木制书架、脸盆架各一个。

这就是“中国第一姑娘”卧室的全部装修和摆设。



这在世界包括贫穷弱小国度里“第一姑娘”的住所中,恐怕也是“独一处”!

李讷在军报期间,几乎没有在午夜12点前休息过,深夜两三点甚至凌晨方能入睡是常有的事情。

有时,她回家,要途经平安里、毛家湾、府右街和时称韶山路方能进中南海西门。

那时,京城也不安定,特别是通往毛家湾那段路当未拓宽,窄窄的路旁是密密匝匝的小平房,加上夜深人稀、路灯昏暗更不安全。

李讷偏偏坚持骑自行车回家,大伙劝她要辆车送一下。



她依然我行我素,不论多晚还是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平安里至中南海之间。

说起李讷骑的那辆自行车,还有点来历哩!

有一天,李讷笑着对同事们说:我这人有个毛病,爱丢东西。

有一次,父亲送给我一支金笔,没用几天,丢了;为我买辆自行车,又没过多久,不见了。

调解放军报时,我正犯愁,上下班、回家,骑什么呢?就在这时,我看见钓鱼台xx号楼拐角的地方有一辆,满是尘土。

管理人员说,这车没人骑了,我就借来骑上了。

这是一辆什么车呢?这么说吧,除了车铃不响外,浑身都响。前刹车不怎么灵不说,车条还少了几根,坐垫断了好几根簧,直顶屁股。买了个布套,屁股的处境才稍加改善。

也许她经历过将一星半点剩菜冲开水作汤的岁月,也许从孩提时就养成了在学校、机关食堂就餐的习惯,李讷的“食”,同样简朴平淡,从不铺张浪费。

她在军报的日子里,没有喝过一次“革命小酒”,吃过一次“生猛海鲜”,更没有什么“饭局”“宴请”之类的名堂,而是坚持在报社食堂排队就餐。



那时,军报食堂有一个花色齐全、时时翻新的特色菜,名曰“大杂烩”。

它的烹饪方法极其简单,将昨天或上顿剩下的诸如炒肉片、炒三丝、炖豆腐、熬白菜等等一股脑扒拉到一块热一热,5分钱一碗,真可谓荤素大全,成为每天只有4毛5分伙食费老兵的“美味佳肴”。

不料,李讷被同事们传染了,当排队排到窗口时,也往往朗朗地道一声:“来个大杂烩!”

大家围坐一桌,高高兴兴地品尝“美味”,同事们只觉得李讷是一位大姐,早忘记了她是“红太阳”的女儿!

话说,李讷在军报的日常,从“住行吃”方面看,与同事相比没什么差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