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2年里,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来华访问,在与毛主席的会谈中,尼克松尖锐地把问题指向台湾,并问道:我听说蒋介石称您为土匪,您称呼蒋介石什么?对于尼克松的这番试探,毛主席回了七个字,却惹得尼克松哈哈大笑。那么,主席到底是怎么称呼蒋介石的呢?他又说了什么,竟惹得尼克松大笑?
1945年重庆谈判前,毛主席和蒋介石有过三封电报往来,当时两人的关系还维持着明面的和谐,蒋介石在信中还亲切的称毛主席为先生,在蒋介石给主席的最后一封电报里,蒋介石写着: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
收到电报的毛主席立即回电蒋介石,毛主席在电报中写着:
蒋介石先生,接到你的来电深感欣慰,我愿意与先生会见,共商建国大计。
1945年9月份,毛主席在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往重庆前,便已经知道了此行的风险之大,也明白蒋介石方面的手段,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临行前的一天晚上,他让警卫员把刘少奇同志喊了过来。
他对刘少奇同志说道:“我这一去,可能非常危险,在我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里,也包括以后,就麻烦少奇同志代理我的职务了,务必事必躬亲。”
听到毛主席这样的话,刘少奇心中明白毛主席话里的意思,此次一行,危机四伏,只好含泪接受了毛主席的委托。
此外,为了保证在毛主席、周总理不在的情况下能保持5人在书记处开会,还增补了两位候补书记。做好这一切的准备后,毛主席一行人便前往了重庆。到了重庆,国共两边先后进行了四次谈判,双方各执己见,不愿向对方妥协,谈判难以继续进行。到了10月初,谈判依旧毫无进展,周总理觉得不能再让毛主席待在重庆了,便对他说:“主席你留在这里太危险了,这里是蒋介石的地盘,不能给蒋介石扣押你的机会,主席你先回去,这里有我就行了。”
毛主席要提前折返的消息,很快便被蒋介石得知了。
为此,他还召开了内部会议,会议上蒋介石说:共产党的首领走了,还怎么谈。于是,在毛主席走之前,国共双方将经过43天的谈判记录整理成了一个文件,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并于10月10日在纪要文件上签了字,这便是后来所说的“双十协定”。
虽然重庆谈判是毛主席和蒋介石二人真正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较量,但在重庆谈判并不是二人第一次会面,二人第一次会面其实是在重庆谈判近二十年前。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促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除了毛主席外,参加会议的中共党员代表还有李大钊、谭平山、林祖涵等二十余人。其中毛主席当时是作为湖南代表参加的。
在这会议上,毛主席曾多次积极踊跃地发言,赢得了在场各地代表的诸多喝彩。其中就有蒋介石,但他在这次大会上并没有作为代表参会,只是列席会议而已,当时蒋介石看着这位侃侃而谈的年轻人,心中也升起了敬佩之情,但全程只是静静的听完了整个会议,并没有过多言语。
毛主席和蒋介石也都不知道,原来彼此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对手就在这次会议现场。
这次会议过后,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势正式形成,这不仅是国共两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当时中国,为了反帝国主义的迫切需要。
虽然这次大会上,毛主席与蒋介石有了第一次见面,但是并未有正式的交流沟通。而二人正式发生冲突,则是在1926年3月20日。
在当年著名的中山舰事件。3月18日,当时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接到命令后,派遣中山舰前往黄埔等待下一步指示,但当中山舰到达黄埔后,蒋介石却矢口否认自己有过调派中山舰的命令。与之一起传出的则是共产党员要伙同苏联顾问一起劫持蒋介石的谣言。这是一场赤裸裸的阴谋。
20日,蒋介石方面见时机已经成熟,迅速在广州实行了紧急戒严,以擅自调派中山舰为由,逮捕了直接行动的共产党员李之龙,并逮捕了大批的共产党人,监视和软禁了许多苏联顾问,此外还公然包围了苏联领事馆。
得到消息后的毛主席和周总理非常愤怒,在党内提议对蒋介石的行为应该以强硬的态度处理。但苏联红军对这种提议并不赞同,陈独秀也采取了妥协态度,中共中央只好接受了蒋介石的无理要求,退出第一军。共产党退出第一军后,国民党便成了第一军的最大权利者。毛主席还是非常生气,与蒋介石发生了争执,并在不久之后,愤然辞去了自己的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职位。这也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发展中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在此后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中,随着抗日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国共两党也迅速成熟和强大了许多,此后便开始了密切配合,联手抵御外敌。
在1945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终于被赶出了中国!此刻的华夏大地,处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一历史性的胜利终于到来了!
虽然中国打赢了外敌,但这时国际社会便开始关注到了国共两党,“一山不容二虎”,所有人都不知道国共两党的合作还能持续多久,或许一场暴风雨就在蓄势待发。
就在双十协定签订不久,蒋介石公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得知消息的毛主席大拍桌子,并说,蒋介石这个土匪,不讲信用!
为了尽快消灭中原军队,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召开了大会,并决定在7月1日发起总攻。国民党的作战计划很快便被共产党中央得知了,毛主席下令,让中原部队规避其锋芒,不要与之硬碰硬。于是,在1946年6月26日,中原解放军提前转移,使蒋介石歼灭中原军的阴谋就此破灭。
经此战役后,国共两党关系就此破裂,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国共内战,在此期间,毛主席与蒋介石多次交锋,提起主席的时候,蒋介石一改之前的先生之称,并给他冠以土匪之称。
1949年初,毛主席曾提出了一个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该口号被各大报刊登报,一时间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此时的蒋介石已经知道自己兵败如山倒,国民党的败局已无可挽救,于是在1949年底,蒋介石败逃至台湾,将台湾作为国民党最后的老巢。自此,海峡两岸便展开了军事对峙的局面。
在当时,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常常访问台湾,并在台湾周边海域布下了大量军队,胁迫国民党军队从金门等地撤离,从而切断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对台湾进行军事控制,以达成“两个中国”的目的。
这个消息也很快传到了中共中央,针对这一新生的问题,毛主席没有慌乱,也没有急于求成,他向众人说道:“台湾现在被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我们的对台策略也要与时俱进,不能还和以前一样老一套的,我们要从长计议。”不久后,大陆便制定了新的对台方针,争取以和平的政策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于是,针对这一情况,毛主席决定利用美国和蒋介石的矛盾,加大美国和蒋介石的隔阂,采取“联蒋抗美”的新策略。蒋介石对于美国的态度也十分明确,他多次提到对于“台独”、“两个中国”的想法,这是“极大的错误”,并且表示“中国的事情应该由中国人解决”。
这一次,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还是达成了这样的一份默契。
但美国对于这样的态度,决定不断施压,想要国民党从金门撤离。金门是台湾与大陆之间非常重要的地段,如果国民党撤军,美国就可以趁虚而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主席灵机一动,他决定在大陆方面向金门放炮攻击。只营造声势,但不会伤及其他。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首次将自己的这一提议放到军事会议上讨论,获得了一致的认可。自此,大陆便24小时不间断地向台湾金门放空炮,而蒋介石面对毛主席这样的行为,也心领神会,他以防备共军袭击的理由汇报给美国,从而达到不从金门撤军的目的。
在后来蒋介石年龄大了之后,还常常回忆起毛主席这一行为,他与自己的妻子宋美龄这样说道:“他可不愧是共产党的土匪头子,这样的计策也只有他能想出来了。”
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决裂,毛主席重新制定了新的外交策略。他把目光放在了美国的身上。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提防苏联这个眼前的威胁,也为了进一步解决遗留的台湾问题。毛主席决定与美国缓和关系。一直僵持下去,对中国、对美国都没有好处。
在一次的采访中,尼克松这样说道:“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
毛主席的贴身秘书将尼克松的话告诉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开怀大笑地说道:“这样最好,这样最好,我愿意,美国也愿意,这下相信我很快就能看到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了。”
果不其然,就像毛主席预料的一样,美国也早就有和中国和好的意思了。中共中央首先向美国的乒乓球队发出来中国游玩的邀请。尼克松得到消息后立即同意了,派美国乒乓球队前往中国的游玩,这就是非常著名的“乒乓外交”。
之后便是前文我们所说的尼克松访华的事件了,对于尼克松问题,当时毛主席回答道:“我们也叫他土匪。”听完毛主席的话后,两人哈哈大笑了起来。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还向尼克松明确严肃地表示了“一个中国”的基本政策,并希望美国不要干涉中国的内部事情,不久后中美便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的军事力量也从台湾撤走了。
后来,尼克松面对媒体的采访,曾这样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和谋略家,对于国际形势,毛泽东看得比谁都长远。
回顾完毛主席、蒋介石的纠葛往事还有中美关系的转变,我们不难看出毛主席出众的领导才能,他就是这样一位伟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改革、为中国人民服务。他的大义凛然和舍生忘死都让今天的我们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