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奇遇课本人》六月重磅登场

亲子之间爱与理解的双向奔赴

一起踏上课本国的奇幻之旅

快乐做孩子,幸福做家长

每场演出结束,在散场的观众中间,都会看到孩子搂着妈妈说:“妈妈,对不起!以前我不该那样。”而妈妈们,则会湿着眼睛不约而同地说,自己就是剧中妈妈的原型。


封印在寒号鸟身体里的“妈妈”与孩子在一起

虽然讲述是孩子的课本世界里的故事,但真正关照的,却是家长的内心与情感,这也是这部剧目在创作的最初,主创们明确和坚定的:理解家长,助力亲情之间的爱与沟通。


不及格的考试成绩引发了母子冲突

因为考试不及格而发生争吵的母子二人在撕破的语文书中,掉进了课本国,在给课本人带来的麻烦中,孩子与妈妈矛盾的根由也渐渐显露:一个不被看见、一个不被理解,心里的爱,总是带着火药味。


掉进课本国的母子与课本人相遇相识

在少年与课本人合力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妈妈“发现”了孩子的智慧与胆识,孩子也“理解”了妈妈的霸道与啰嗦。一句“对不起”和“谢谢你”,让亲子关系的痛点,直接化解。


课本人的帮助让少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剧中,少年经历唤醒课本人与课本国重启的危机之后,带着哭腔说出的那句台词:“我知道了,其实,妈妈因为生了我,才成为妈妈,所以,我13岁,妈妈也是13岁,我们是要一起成长的。”在那一刻,台下的妈妈们,都被感动到,所有的付出、辛苦,甚至委屈与不被理解,都在孩子的感悟中,得到了补偿与慰藉。



解决课本国危机的过程,

让少年对妈妈有了深入的了解

当下社会,大部分女性在“妈妈”这个岗位上都是全年无休的,而且,她们的付出也并不求回报。她们付出爱的方式,其实,也是对自己成长亏空的一种填补——但是,这种付出,却得不到对方的认可和理解,妈妈的痛点,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妈妈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爱

剧中,封印在寒号鸟身上而不能说话的妈妈,有一大段叩问人心的独白,引发了观众的集体共鸣:我为家人做了那么多,怎么都是我不对?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妈妈更需要被理解

舞台剧《奇遇课本人》真正关注到了“妈妈”,关照到这个群体的内心与诉求,把握住“有妈妈才有孩子,也是有了孩子才会有妈妈”这个点,让语文书里的“课本人”出场,参与到不可调和的母子关系中来,彼此的理解与爱,因为课本人,而产生了双向奔赴——“课本人们,是你们让我知道,我的妈妈有多爱我……”



亲情之间,爱,有时候需要换一种表达方式

让家长们更欣慰的是,孩子们不仅理解了他们,更结识与接受了一群新朋友“课本人”——当愚公、杜甫、李白、雷锋、花木兰、宇航员、八路军小战士等这些人物、名字,以“课本人”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当那些文章、诗句、古文,以场景、武器、心灵密码呈现在故事中,孩子们在惊喜兴奋之余,更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重要,与“课本人”成为朋友,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更多了一份陪伴、快乐与信念。比起自己被理解,孩子爱上学习,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心灵最大的慰藉吧。



教会知识、给与智慧、陪伴成长

是课本人的使命和天职

快乐做孩子,幸福做家长。——这是《奇遇课本人》导演李珊,在创排这部剧的过程中,想到的一句话,作为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妈妈,她说,课本人让当下的我们,得以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实生活,无论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我们都需要彼此理解,只要这样,亲人之间的爱,才是会温暖的,给力的,而不再是伤害。






少年和课本人一起解决课本国的危机

而这,也正式这部舞台剧创作的最大动力与目标。2025年6月,《奇遇课本人》在北京回龙观文化艺术中心晓剧场隆重上演。课本人们又将以生动、趣味、又励志、感人的方式,走进每个家庭中,为大家带来一场合家欢主题的亲情盛宴。

“课本人”戏剧社是一家专注课本,致力于挖掘传统文化与现实情感,把文化与成长带给中国家庭,提供艺术情境式亲子教育服务,努力为每个家庭提供最好的成长伙伴。未来,“课本人”还将以舞台剧、情景剧、短剧、线下活动、文创产品等诸多形式,走向全国,一起实现家、校、社对青少年的积极共育。

演出信息

合家欢亲子舞台剧《奇遇课本人》

演出时间

2025年6月1、2、7、8日


演出地点

北京回龙观文化艺术中心晓剧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