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美术向来是关系紧密的,美术强化了书法的艺术性,但是完全将书法美术化,会削弱书法的文化性,最终将书法沦为普通艺术,由于书法只能以文字作为主要创作元素,单一的元素造成书法竞争力脆弱,容易被其它艺术吞噬,最终将书法推向消亡。
必须承认美术对书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每当书法陷入低谷的时候,都是既是大画家又是大书法家的人复兴书法,比如赵孟頫。
历代很多书法大家也同时是大画家。当今更是将诗书画印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标配,主要因为这四样可以相辅相成。
当代书家中启功先生算是其中佼佼者,如今书画家们都相互兼容,王镛、范增、张继等人都在多个领域取得非凡的成绩。
当今书法进入纯艺术发展阶段,更为注重艺术展现力,更多的美术观念被加入到书法当中,让书法趋向美术化。
石开先生曾说过,如何评判一幅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比较直观的就看其中对比关系是否丰富,对比关系越丰富的书法作品越耐人寻味。
这是一种典型的用美术理论评价书法的观点,如今已经成为书法创作和评价的主流思想,创作者不断构思罗列对比关系,评审者也依此判断作品水平高低。
当今流行的展览体就是这种理论的产物,书者穷尽脑筋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对比关系,却忽视了书法的文化内涵,创造出一幅幅极具视觉震撼力但是却毫无灵魂的平面图像。
太过于关注作品表象,甚至将基本的文字内容都忽视了,所以才会出现十三届国展中缺字楹联入展的笑话。
尽管书法与美术相互扶持,但是书法与美术还是不同的,书法是完全独立的艺术,其核心是文化,书法与文化的深度绑定是书法的根基,这是其它艺术所不具备的。
过度强调视觉表现力,忽视了文化内涵,这会让书法根基不牢,浮夸造作,偏离正轨,沦为下品。
当今对书法的美术化倾向已经非常严重了,都在关注线质、结构、布局、造型等外观的因素,却忽略了文化的内涵,将书法贬为简单的笔墨线条艺术,这种倾向就是在逐渐剥离书法与文化的关系。
书法一旦与文化剥离,那么就会变成抽象线条画或文字画,会很快被绘画艺术或抽象艺术吞噬,失去独立性,进而逐渐消亡。
书法的线质再强,结构再险,也不如八大山人画中翻白眼那样,能够简单直接且深刻的表达情感,这种弱势让书法在剥离文化性以后,与其他艺术间的竞争力脆弱,无法独自生存。
书法成为纯艺术以后必然要与其他艺术高度融合,但是一定要保持书法的文化核心不动摇,这就要求书家本身要加强文化修养,没有文化注入到作品中,写的在绚烂多彩也没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