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7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外媒记者提问,今天早些时候,商务部和外交部都宣布了中方高层将赴瑞士和美方进行会谈。中方对此次会谈有何期待?林剑对此表示,美方近期不断的表示,希望同中方进行谈判。这次的会谈是应美方的请求举行的。林剑称,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这一立场没有任何变化。同时我们也多次说过,中方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胁迫对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特朗普(资料图)
我外交部就明确指出“目前中美之间未进行任何经贸谈判,任何关于中美经贸谈判进展的说法都是捕风捉影,没有事实依据”;紧接着,就是对特朗普政府释放出的谈判信号进行认真评估。也就是在经过认真的评估后,我国才做出同意与特朗普政府接触的决定。我国之所以一再强调这些,很明显就是担心美国依旧说一套、做一套,继续搞胁迫讹诈。倘若真是这样,我国绝不会答应,更不会牺牲原则立场、牺牲国际公平正义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
发言人再次重申中方立场,无论谈还是打,中方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不会改变。“任何对话谈判,都必须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这三点,就是我们开出的三个条件,要想中美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美国就要做到这些。很明显,我们这一次松口并不是真的要给特朗普台阶下,而是一种姿态,这种姿态主要不是做给美国看的,而是做给世界上其他国家看的。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一方,往往是更有主动权的一方,美国现在显然处于弱势,说是失道寡助也不为过。
特朗普(资料图)
美媒《纽约时报》7日报道对此解读称,通过同意与特朗普政府就贸易问题进行接触,中国试图在这场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动荡、引发经济衰退担忧的大国激烈竞争中,展现出负责任的形象。文章注意到,北京方面表示,做出同意与美国接触的决定,是“充分考虑了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的呼声”,以表明此举意在谋求更广泛的共同利益;同时中方也重申强硬态度,警告华盛顿不要把此次会谈用作“继续胁迫和敲诈的幌子”。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仅严重冲击中美经贸关系,扰乱国际经贸秩序,也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复苏。想必很多人都对拜登政府上台后与中方进行的第一轮中美高层战略会晤记忆犹新,时任美国总统国安顾问沙利文以及国务卿布林肯在安克雷奇与中方代表举行会谈,然而美国偏偏在会谈中作妖,还想着极限施压那一套,不仅对中方内政指手画脚,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所以才有了中方那句掷地有声的警告:美国没有资格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特朗普(资料图)
4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尽管白宫试图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但美国农业、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的集体抗议早已戳破这一借口。以大豆为例,中国反制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农民损失超百亿美元,中西部“铁锈带”的工厂主也因成本上升叫苦不迭。在中国打响反制第一枪后,包括日本、韩国、东盟、欧盟等紧随中国脚步,不会屈服于美国关税“霸凌”。
事实上,特朗普的高压政策已经让包括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在内的传统盟友感到疲惫,部分国家在内政上已对其贸易战策略表达了反感甚至反制。而中方,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始终主张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在讲原则的同时,保留合作空间。这种理性克制的战略思维,让中国在这一轮博弈中始终处于相对主动的位置。在国际社会日益呼吁恢复多边合作的背景下,中方的态度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