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广东网友发帖,我有个微信好友,是我们县医院ICU的医生,姓何,才33岁。4月26号我看到他朋友圈发了讣告,刚开始还以为是他为亲人发的,仔细一瞧,特别震惊,而且心痛不已,原来是何医生的弟弟为他发的。我为此难过了好长时间,简直不敢相信。



何医生的医术相当精湛,也不知道救过多少人,我婆婆就是被他救过的人之一。何医生不是本地人,他是作为人才引进到我们这儿来的。后来,聘请他来的原院长出了事,医院效益下降,新院长无法兑现他原来的待遇,所以他去年就去广州的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了

何医生去了广州之后,我们也偶尔有联系。他还跟我说他很喜欢广州那家医院的工作氛围,那里的医疗设备更加先进,能让他在专业上有更多的钻研和发挥。他是个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年轻人。

我到现在都在想,这么好的一位医生怎么就突然离开了呢?希望何医生在天堂安息!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信息。这是来自朋友圈的消息。





讣告

各位亲朋好友:
我是何某某,此刻以颤抖的手点开哥哥的微信,替他向所有爱他的人道别。2025年4月24日早晨,我生命里最亮的光 --我的哥哥何…,永远留在了三十三岁的春天
他曾在这里分享过美好的生活,如今却成了我替他写的最后一篇告别。父母强忍悲痛,定于4月26日16:00在广州殡仪…

从这个讣告来看,这名年轻的医生是在4月24日早晨去世的。至于去世原因,这里并没有提及。

这名医生朋友圈的上一条信息是4月1日。一切是那么自然,根本不会想到,仅仅过了23天以后,这个人就不在人世了。

  • 看到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感慨,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脆弱的、无常的。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业部人口司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 2024 版》之中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按年龄结构绘制的柱状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死亡人口中:‍

1、0-14 岁的少年儿童所占的比例大幅下降,从 1950 年所占比例 39.838% 下降至 2023 年的 0.996%

2、15-64 岁的劳动力人口,所占比例从1950年的 35.026%下降至 2023年的 22.836%

3、65-74 岁的长者,所占比例从 1950 年的 13.512% 提升至 2023 年的 24.732%,75-84 岁的长者,所占比例从 1950 年的 9.146% 提升至 2023 年的 28.066%,85 岁及以上年龄的长者,所占比例从 1950 年的 2.478% 提升至 2023 年的 23.371%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4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有所提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4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3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4年的78.2岁。这意味着相比于之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大大提升。

但是,这些预期寿命显然没有包括非正常死亡。真正要珍惜的,就是重视惜命。



看上述殡仪馆大屏幕的数据,让人难以平静。其中,年纪最小的逝者是个14岁的男孩,正是花样年华,生命却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其他几位,也正处于壮年。28岁、31岁、43岁、49岁、55岁…生老病死,每一个,都如山一样沉重。

到了殡仪馆,相信大部分人看到这一幕,人生所有的不甘、遗憾和委屈都释怀了,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或许会面临很多挫折、痛苦和困难,但比起生死,这些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除了生死,所有的苦难经历都只能算是擦伤。

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时间扑面而来,我们终将释怀。健康地活着,平静地过着,开心地笑着,适当地忙着,就很好。

每个人都是无法重来的一生,请好好爱自己。想不通的事,别想,时光会给你答案。忘不掉的人,别恨,时光会帮你忘记。凡事往远了看,把事看开,把人看透,把心放宽。

总之,人的一生最核心问题,就是练习拿得起,修炼放得下。仅此而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