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5月8日,一则重磅消息打破战局沉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罕见主动在社交媒体上披露: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一次“积极通话”,不仅对乌克兰最高拉达批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协议(即所谓“美乌矿产协议”)表示欢迎,还就俄乌战争的停火展开了直接讨论。泽连斯基声称,乌方已经准备好从即日起进行为期30天的无条件停火,并呼吁俄方“展现结束战争的诚意”。与此同时,特朗普也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发声,表示谈判仍在继续,并公开呼吁俄乌双方即刻进入30天的无条件停火期。



这场“美乌电话”看似是一次推动和平的外交动作,实则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易与话语洗牌。所谓“重建投资基金”,其真实面目不过是美国资本借战后重建之名,瞄准乌克兰战略矿产资源的直接注资工具。谁都明白,在当前的战争格局下,任何“投资协议”都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地缘政治的延伸,是资本与主权深度交换的产物。

泽连斯基为何在此刻主动示好特朗普?表面看似推动和平,实则是对特朗普强势回归外交舞台的回应,更是对拜登时代“援乌疲软”的彻底转向投诚。特朗普的对乌政策从来不是“无条件支持”,而是“交易优先、利益先行”。在此前多次场合,他已明确指出:美国无意再无限制为乌克兰“买单”,乌方要想获得支持,必须付出等价交换。而如今这份“矿产投资协议”,很可能就是泽连斯基团队奉上的“投名状”。

更值得注意的是,“30天停火”一词的反复出现,几乎一夜间成为白宫与基辅之间的关键词汇。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呼吁“无条件停火”,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促和平的唯一成人”。这种叙事显然不是为乌克兰谋福,而是为特朗普2026年的中期选举、乃至2028年再次冲击政治高峰,铺设外交政绩。而泽连斯基的配合,甚至提前公开喊话俄罗斯,已不仅是求援,更像是“表忠”。



在这一套操作背后,美国的真实算盘逐渐显露。与其说特朗普要让战争结束,不如说他想让“战场安静下来”,为美乌资本顺利进驻、为西方能源公司布局乌克兰稀有资源腾出空间。所谓的“和平”,只是为控制战后资源配置而设定的缓冲期。所谓的“谈判”,只是向俄方施加国际舆论压力的工具。俄乌战争或许不会真的就此终止,但“停火窗口”却能为美国赢得操作资本和战略调整的关键时间。

泽连斯基的态度转变也耐人寻味。从前几个月还在向北约疯狂要武器,到今天主动喊话“愿意开始任何形式谈判”,这其中的剧烈反差,不可能不与美国政治风向转变有关。拜登政府的“民主价值输出”已被特朗普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利益交易原则”。泽连斯基如果想保住政权、保住美元,只能学会用特朗普的语言说话,和平的代价,就是资源;援助的代价,是主权。

此次美乌矿产协议的细节仍未公布,但其核心内容恐怕远不止“重建投资”那么简单。乌克兰拥有大量稀土、锂、钛等关键战略资源,在欧美绿色能源产业链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若该协议允许美资企业优先开采、甚至享有主权豁免,那将意味着乌克兰实质上将部分资源主权拱手让给华尔街与硅谷,这不是重建,这是出卖。



而泽连斯基本人作为“战时总统”,在乌克兰国内已经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在军队伤亡惨重、民众疲于战争的背景下,他急需借助“停火”来重塑国内合法性。与特朗普达成所谓“历史性合作协议”,既能讨好美国选民情绪,也能暂时压制国内反对声浪,一举两得。然而,他忘了,在国际大国面前,“和平”从不是由弱者主张的。

如果这次“停火”只是特朗普对俄罗斯施压的筹码之一,那么泽连斯基极可能成为被交易的那颗棋子;而如果这次“矿产合作”只是美国资本的入场券,那么乌克兰的未来将不再由乌克兰人决定。

美乌的电话通话不是什么“历史性的和平推动”,更像是一场公开的利益交割。特朗普以“和谈者”的姿态回归舞台,泽连斯基则以“资源出让者”的姿态回应期待。而在这场充满算计与操控的博弈中,真正沉默的,是那个被轰炸、被牺牲、被逼迁的乌克兰普通人。他们不需要矿产协议,也不相信30天的空头和平,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主权,和不再被出卖的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