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荣昌,区政府食堂五一全天游客数量接近7000人,用了1200斤大米,食用猪肉超过1500斤;
在浙江衢州,市政府食堂主打“鲜辣衢州”风味,18元一份的套餐丰盛管饱;
在安徽黄山徽州,区政府食堂15元就能品尝徽州刀板香……
这个"五一"假期,多地政府食堂敞开大门,用热气腾腾的平价餐食温暖着八方游客的胃与心。不止是政府食堂开放,江苏、重庆、湖北、陕西等多地打开党政机关大门,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免费饮用水。这一政府与百姓双向奔赴的暖心之举,折射出文旅融合发展从“流量思维”向“留量思维”的深刻转变,更是党政机关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务实探索。
破解旅游市场"困局"。每逢节假日,景区周边"天价餐""停车难"等问题屡见不鲜,而在政府食堂,餐饮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安全卫生又具地道风味。荣昌卤鹅、黄凉粉等地方特色通过小碗菜形式呈现、衢州将非遗展示融入就餐场。
为了方便游客停车,江苏苏州全市35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近3.5万个停车位,全部向市民游客免费开放;湖北武汉组织景区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五一”假期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和卫生间。
这种"政府信誉+用心服务"的组合拳,既解决了游客“吃饭难”“停车难”“如厕难”等旅游痛点,更有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集惠民、便民、亲民于一身。当游客在庄严的机关大院里享用平价美食、享受免费停车时,收获的不仅是味蕾满足和心情愉悦,也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直观认知,更折射出一个城市开明和包容的程度。
更深层次看,机关大院敞开大门也标志着公共服务理念的迭代升级。机关食堂本身自带“神秘滤镜”,不少人想去体验一番,如今“内部食堂”变身“人民食堂”,内部停车场、内部卫生间化作“暖心驿站”,这种从“机关味”到“烟火气”的转变,让机关大院揭开“神秘面纱”,以更加开放、更加共享的姿态融入社会生活,这种务实之举远比空洞的口号更得民心。
荣昌政府食堂后续将在法定节假日常态化开放;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政府食堂,游客就餐后扫码还能获取周边民宿、手工作坊的优惠券……这些制度设计体现了从“应急之举”到“长效机制”的考量。
从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角度看,这种政府主动将闲置资源转化为惠民福利的做法,正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不仅拉进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提升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更于无形中增加了社会凝聚力。
从文旅融合角度看,文旅产业发展的深层逻辑正在从“景点打卡”转向“生活体验”。东海县政府食堂为外地游客提供特色套餐、衢州在食堂设置风味专区,这些创新将饮食文化转化为旅游吸引力,背后是“文旅+”模式的无限可能。当政府摘下“神秘面纱”,当旅游回归“生活本质”,在这久违的烟火气里,藏着文旅融合最质朴的密码——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家的温度,在匆匆的旅途中感受一座城的温情。
很显然,政府向游客开放的不止是大门,更是治理思维的更新。从一碗地道小吃到一口暖心的热水,再到一个便民车位,正是城市治理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重要试金石,同时也为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流量密码。
我们期待更多的党政机关不断探索资源共享的方式方法,也期待能看到更多创新举措,让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让百姓的心越来越暖。
文/靖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