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社5月8日报道,美国《空天军杂志》援引飞行跟踪数据刊文称,美国向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基地调派了数架B-52战略轰炸机。
公众号:环球时报最新!美向印度洋基地调派B-52轰炸机
美国近期向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基地调派了数架B-52战略轰炸机。这一动向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因为这并非普通兵力轮换——作为美国"轰炸机持续存在任务"(CBP)的关键一环,B-52机群此时进驻印度洋核心枢纽,折射出华盛顿在印太地区强化军事存在的战略企图。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部署恰逢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期间,且迪戈加西亚基地跑道刚完成可起降B-2隐形轰炸机的现代化扩建,其战略指向性不言而喻。
"空中武库舰"的战力投射
作为美国空军战略打击体系的核心力量,B-52H轰炸机虽服役超60年,但通过持续升级已蜕变为"超长待机"的空中作战平台。该机型最大载弹量达31吨,相当于同时携带20枚JDAM精确制导炸弹和8枚AGM-86巡航导弹,其武器配置灵活性覆盖从核威慑到反舰作战的全频谱打击需求。在轻载状态下,其1.6万公里航程配合7000公里作战半径,配合迪戈加西亚基地的战略位置,可使美军在24小时内将打击范围辐射至亚太、中东和东非三大地缘板块。更值得警惕的是,经过2022年完成的核认证升级,这些轰炸机已恢复搭载B61-12战术核弹的能力,将"核常兼备"的威慑效能提升至新高度。
霸权逻辑的三重罪证
美国此次军事部署绝非单纯的战术调整,而是其全球霸权逻辑的集中体现。从战略布局到法理基础,至少有三大罪证暴露无遗:
其一,编织对华战略绞索。 迪戈加西亚基地距马六甲海峡仅2000公里,正处于"印太战略"的地理轴心。五角大楼2022年《印太战略报告》明确将中国列为"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此次部署恰与关岛B-52部队形成东西夹击态势。
军事专家分析指出,该基地起飞的B-52可在4小时内飞抵南海争议海域,其挂载的LRASM远程反舰导弹射程达900公里,足以封锁关键海上通道。这种部署模式与美军"远征前进基地"(EABO)战术高度契合,实质是在中国"战略生命线"上安装定时炸弹。
其二,催化地区安全危机。 自2016年美军重启B-52海外长期部署机制后,西太平洋军事活动呈爆炸式增长。据统计,美军战略轰炸机在南海方向的"动态武力展示"任务激增87%,仅2023年就实施12次所谓"航行自由行动"。
这种将战略武器前置威慑的做法,不仅违背《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关于禁止武力威胁的原则,更与东盟国家倡导的"地区包容性安全架构"背道而驰。今年4月美菲联合巡逻期间,B-52刻意飞近仁爱礁空域,已导致海上对峙风险急剧升高。
其三,践踏国际法治基石。 迪戈加西亚基地所在的查戈斯群岛,堪称殖民主义伤疤的活标本。国际法院2019年以13:1的压倒性裁决认定英国强占行为违法,联合国大会随后以116:6的投票结果要求限期归还毛里求斯。然而英美不仅拒不执行裁决,反而耗资2.6亿美元扩建基地设施,新建的3800米跑道可起降所有现役战略轰炸机。
这种将强权凌驾于公理之上的行径,与其鼓吹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形成辛辣反讽——正如非盟主席法基所言:"新殖民主义正披着战略竞争的外衣还魂。"
霸权迷思与时代悖论
从关塔那摩到迪戈加西亚,从北约东扩到"印太北约化",美国军事机器始终扮演着全球动荡的策源地角色。当前美军在印太地区维持着超过400个军事基地,部署兵力达37万人,年耗资超300亿美元。
这种病态的军事扩张,本质上源于冷战思维与军工复合体的利益绑定——据布朗大学研究显示,洛克希德·马丁等五大军火商2022年在印太地区的武器销售额同比暴涨43%。
讽刺的是,当美国不断用B-52的引擎轰鸣声宣扬"实力地位"时,其主导的单极秩序已出现结构性裂痕。从沙特伊朗和解到金砖国家扩容,国际社会正用多元合作对冲霸权胁迫。
正如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所言:"亚洲人民不会忘记,B-52曾经在越南投下800万吨炸药,如今它装载的'民主炸弹'同样危险。"历史终将证明,倚仗武力维系霸权终究是时代的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