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电影市场对单一票房收入的依赖,推动“IP+衍生品”、“IP+文旅”融合这一重塑电影生态的创作逻辑不是新思路。但从“哪吒”IP形象最初不被接受,到登顶全球动画榜第一,到不止票房长尾效应显著,更在衍生品、文旅市场掀起消费浪潮,动画电影创作者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创作新反思、新思考。

动画角色“好看”的

究竟是什么

YIQIYINGCHUANG

单日票房突破6亿,超过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二《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首日票房;连续90天单日票房榜第一;与泡泡玛特推出的“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上线两天抢购一空;仅15天时间,衍生品市场收入超4亿……


这一系列亮眼成绩足以证明观众对“哪吒IP”的喜爱。但其口碑及影响力的形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回看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初登银幕时,其颠覆性的“烟熏妆” 也曾引发舆论讨论,有家长质疑“邪魅魔童”的形象、“暗黑系画风”是否适合儿童观看。

除了角色造型设计的争议,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豆瓣评论里,也能看到观众对影片成功的一些思考。比如认为“特效”“画面”成为动画电影“好看”的核心支撑,倘若从故事性、电影整体性等多维度综合评价,作品并不尽如人意。




类似的评价也并非“哪吒”专属。比如2016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也曾被指尽管中国风的美术设计如诗如画,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营造的氛围感增强了情感表达,但也存在故事缺乏张力,部分台词过于生硬文艺,与角色行为和情感状态不匹配等剧作层面的问题。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剧照

同样存在口碑争议的还有首创“粒子水墨”技术,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三维动画技术融合的《深海》,电影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相得益彰的音乐画面配合,增强影片情感表达,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但看到其在技术和艺术上创新力、创作力同时,也需看到其在剧情连贯性、人物塑造、商业化平衡方面存在的不足表现。


动画电影《深海》剧照

国漫需要更好看的故事

YIQIYINGCHUANG

动画电影只是依靠美术、动画技术制成而成,本质仍是电影艺术。倘若从真人电影的逻辑出发,动画电影的人物造型、美术画面,归根结底要为电影作品整体性服务。

不武断地评论国产动画是否“重画面轻故事”。但回到影视创作本身,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推论:动画电影的质感本不该依赖“技术”“特效”创造,角色能否被观众喜欢也不在于“造型美/丑”。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剧照

从产业链的角度,承担塑造动作角色/作品灵魂这一创作责任的是——动画编剧

动画编剧作为一部动画作品创作的起点,要承担构建故事框架、塑造角色性格、编排情节发展等创作职能。这些创作工作能否更具深度、广度的完成,也构成一部动画作品最终能否吸引观众、传递情感和思想价值观的核心基础。

相关行业调研报告显示,观众对动画作品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角色的共鸣度和故事的吸引力。这也是动画编剧的核心工作。皮克斯、吉卜力动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剧本的重视,每个故事、情节都要经过精雕细琢,确保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作品本身的情感浓度。


动画电影《天空之城》剧照

稀缺的动画编剧

YIQIYINGCHUANG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动画行业一直处于“导演中心制”,真正决定角色和故事塑造的是导演。比如动画导演往往同时也是编剧。动画编剧这一职业角色一直被行业忽视。


另一方面,大多数动画导演的教育和职业背景也是美术、制作方向。动画导演本意也不是搞“创作一言堂”,事实上他们也苦于找不到专业靠谱的动画编剧。

有行业调研报告指出,很多成规模项目多的动画公司,多会选择和市面上的编剧工作室合作。但由于动画和真人影视的视听语言差异较大,传统影视行业编剧往往难以胜任商业动画的世界观搭建,或者过于主观,导致集体创作的角色性格和故事杂糅了过浓的个人色彩,或者过于套路化,只能交出流水线水平的作品。

一个肯定的结论是: 具备综合专业素养的动画编剧,一直是产业里的稀缺资源。

也基于对产业人才供需矛盾的观察,我们策划了这次《动画编剧入门级实战》课程。请创作经验丰富、有成体系的创作思维和方法的动画编剧老师,帮助同样认同“剧本能力是动画作品成功的关键”的动画行业从业者、动画编剧、未来希望从事动画行业的动漫爱好者们,从零起步,建立职业动画编剧的思维框架。


我提前看了完整课程策划案、课程目录大纲,总结了这门课值得学习, 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1、这门课教你的,工作里能直接用

以课程第一节为例,老师首先从创作者角度教你“认知动画”。接下来直接告诉你最重要的——“动画剧本和真人影视剧本的区别”、“动画脚本与制作、商业化运营的关系”。

基础、关键认知建立以后,直接告诉你在处理具体项目任务之前, 动画编剧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

相当于先给你画好地图,把工作中需要提升的关键能力指标明确标注出来,再给你指路。有过 自己摸索行业经验的同学都会深有体会,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少走很多弯路 。


授课讲师李大米曾参与的项目,瓜瓜龙IP动画短片

2、足够系统,一门课帮你打实基础

适合零基础学习的课程,设计特点是由浅入深。“浅”是建立基础、系统的对行业、职业的认知;“深”是结合案例分析,加深巩固对认知的理解。

以课程第六节“国漫常见动画类型创作及案例分析”为例,告诉你常见类型有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有倾向性挑选案例进行分析,结合作品分析让理论知识具象化。

底层基础能力打实了,再挑出关键性问题重点讲解,重点提升哪些创作能力。比如高燃动作戏如何写;动画里的喜剧桥段如何写;如何从动画类型题材创作突围,让自己的创作更容易脱颖而出。

关于老师详细介绍、完整课程大纲,下面是完整课程海报,希望你仔细阅读。


如果仔细阅读课程大纲你会发现,这是一门帮助你建立“认识-实践”创作闭环的实用课程。

实用体现在两方面:

1、讲重点——直接帮你把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作重点挑出来。比如“故事梗概怎么写得吸引人”,这是你为自己的项目争取被看见的机会,最重要的一个动作。

2、攻难点——不创作流水线水平的作品是基本要求。重要的是如何在创作中体现创造力、对社会对人性的洞察力,动画电影如何闯进小众题材赛道,创作出更有深度、更具思考性的动画作品,是让动画编剧值钱的关键能力,也是最难的。

课程讲师李大米也一直致力于跨媒介故事创作与叙事探索。同时她也为腾讯、B站、爱奇艺、优酷,及业界多家ACG领域公司提供动漫IP策划、编剧及剧本顾问服务。

创作的万代南宫梦IP改编VR动画《蒲公英领航员》入围上海电影节“最佳VR电影”。也有在中文在线、字节跳动等平台担任影视动画项目研发、制片、IP运营等丰富经验。


李大米老师开发制片、联合编剧电影作品《山海》海报

这也是我们有信心邀请她讲这门课的原因。希望能带给你更多更具实践性的跨媒介叙事创作思考,以及建立自己从IP创作源头开始,就有意识地用商业化IP运营思维进行角色、故事创作。

一门课程不会给你一份关于创作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创作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正如姜文导演在北影节谈及《哪吒2》时说的那句,“这不是最高点,这只是开始”。如果你喜欢动画、想从事动画行业,动画编剧能力——创作、驾驭角色/故事能力是必备的。希望这里是你的开始。

报名或咨询课程更多信息,扫描二维码 ↓

作者丨轻舟

排版丨阿塔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起映创的新老朋友们:

我们专注影视教育12年,提供300+门课程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助力超100万爱好者与从业者成长。现在发起"学电影"用户调研,填写问卷即赠100元课程券。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更好陪伴电影人"一起硬闯"!

扫码填写问卷(1分,领取福利>>

益 起 推 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